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研究员马玉寿在野外给学生讲授知识。倪晓颖 摄
1994年,新华社一篇关于青海省达日县草地退化的新闻报道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也让时任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研究员的马玉寿非常震惊,久久无法平静。
在接到国家科委、青海省科委、青海省畜牧厅等单位下达的科技攻关任务后,马玉寿和他的团队,来到位于三江源核心区的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开始了他的“种草”生涯。
“当时我是第一次来到三江源,是7月份,本应该是草原最美的季节,可眼前的一切和我内心的认知完全不同。”马玉寿摇摇头,目光变得深邃,开始回忆当时的情景。他说:“当时我看到原本美丽的草原变成了眼前的不毛之地,牛羊失去了草场,牧民失去了家园,内心特别难受、自责,同时也暗暗下定决心,无论付出多少辛劳也要早日解决技术难题,还草原美丽,还牧民家园。”
草地是三江源占地面积最大、地位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如果草地退化,河湖、冰川等其他生态系统也将发生连锁退化。
而造成草地退化的罪魁祸首就是黑土滩,这是高原高寒草甸独有的生态恶化现象,因气候暖干化、过度放牧、鼠害泛滥等原因,草场严重退化,经风蚀和水蚀后形成“秃斑”状裸露土地。它就像瘟疫,每扩张一分,草地就退缩一分。
可在当时,黑土滩治理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黑土滩是怎么形成的?怎样去治理?能不能种草?种什么草?怎么种?都不知道,都需要他和他的团队从头研究。
“种草太难了!”马玉寿感慨道。他们为此吃了不少苦头。最初两年,没有机械设备。他和几位科研人员用双手犁开一小片黑土滩,洒下了从内蒙古引进的优良草籽,但第二年却盼不来一棵草芽。草原退化仍在持续,三江源境内河湖开始干涸,部分古冰川加速退缩……
在果洛州黄河源头,曾被誉为“高原第一牧场”“中国纯牧业首富县”的玛多陷入牲畜无草可吃的困境,沦为“国家级贫困县”。
在长江源头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每天上午,一辆辆拉满水的拖拉机缓缓行进在街头,路边是等待接水的农牧民。谁会想得到“住在源头没水喝”?
这些都让马玉寿他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2005年是马玉寿种草的第7年。在他的指导下,部分地区的人工草原长势已经趋于稳定。但在绝大多数地区,人工草原和黑土滩还在艰难地“拉锯”。
这一年,三江源国家级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启动,他们的研究工作迎来强大助力。
“三江源堪称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敏感而脆弱,一旦遭遇退化和破坏,短期内难以通过人工得到恢复。”马玉寿说,国家单独针对某一地区的生态系统进行如此系统、全面的保护,历史上尚属首次,虽然很多工作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我们始终满怀信心。
马玉寿和他的同事们通过大量的野外试验研究,采用地形指标将黑土滩退化草地划分为三种类型,确定了三江源区各退化等级和退化类型的黑土滩退化草地面积及分布特征,客观科学地提出了黑土滩的成因以及治理对策;他驯化选育出青藏高原根茎型牧草品种——“青海草地早熟禾”,被国家林草局列入青藏高原重点推广草种。他的研究成果在三江源地区生态治理、乡村振兴和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如今3.33万公顷的黑土滩项目治理区已成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良牧场。
当时,为配合以人工种草为主的黑土滩治理,我省也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草原灭鼠、网围栏建设、禁牧减畜等项目随之跟进。天然林保育、沙漠化防治、人工增雨等项目也同期进行。同时,逐步取消对三江源地区的GDP绩效考核,对发生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和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地区和单位责任人实行“一票否决”;将全省近三分之一的国土纳入工业禁止开发区域……
“政府和科学家们想尽了一切可行的办法,牧民们也做出了最大限度的牺牲,只为还三江源头曾经的美丽。”马玉寿说,片刻后他起身指着一张三江源地图继续说:“白色的是冰川,蓝色的是湿地湖泊,绿色的是草原森林,黑色的是黑土滩,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黑色区域变成绿色和蓝色”。
努力终有回报。黑土滩的成因已有定论,马玉寿和他的团队研发出了一系列黑土滩植被分类恢复技术模式,培育出了达日县自己的黑土滩治理草种——青海草地早熟禾,并取得了一些如返青期休牧等防止黑土滩人工植被二次退化的先进技术。这些技术已在我省黑土滩治理工程中全面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生产和社会效益。
如今,中科院发布的评估报告显示,三江源生态退化呈现出“初步遏制、总体好转”的态势。湖泊满溢,距离近的两个湖汇成一个湖。在玛多县星星海附近,大小湖泊宛若点缀在草原上的蓝宝石……边缘一度破碎的草原奋力生长,日渐丰美。藏羚羊成群嬉戏,藏野驴撒腿奔跑,雪豹“夜游”城镇……
“由草滩变成的黑土滩的治理技术问题解决了,但要让三江源变得更美还要继续努力。”马玉寿说,不能只用这一种草种恢复生态,青海草地早熟禾属于牧草,必须找到新的更多的生态草种。
这位“种草博士”又有了新的研究方向,并给记者普及了一个新知识——什么是生态草种?马玉寿说,生态草种需要具备四个条件,高原适应性强、覆盖度好、适口性不好和观赏度高。也就是说他们寻找的新草种,不仅要适应在三江源地区大面积生长,还要具备野生动物和牛羊不喜欢吃以及观赏度更好的条件。并且,研究已经开始,也有了初步成效。
“我们的研究不仅仅要帮助三江源恢复生态,还要让三江源魅力十足。”马玉寿信心满满地说,眼睛里充满了希望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