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频道 国社@青海 本网原创 要闻 人事 廉政 政务 富媒体 光影青海
政务信息

矗立于大漠之上的精神丰碑——柴达木精神述评

2021-10-13 10:35:07 | 来源: 青海日报

  这是一条从岁月深处延伸至今的精神脉系——“青藏公路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石油精神”“盐湖精神”“驼工精神”“农垦精神”……在八百里瀚海戈壁的柴达木盆地,一个个浴火锻造的精神坐标耸立在这里,灿若星辰,辉映历史与未来,在盆地间隆起“柴达木精神”高地。

  这是在年轻的共和国刚刚站立起来,热血建设者川流西进,志在报国,凭着一腔豪迈,于燃情岁月书写的史诗。在位于“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挑战自然环境的严酷,历经艰苦卓绝,依然坚韧笃行,凭着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以苦干实干助力国家和民族挺起脊梁。

  家国情怀铺出精神底色

  艰难岁月方显“英雄本色”,也更彰显为国分忧、为国解难的赤子情怀。

“驼工精神”从这里发扬、传承及延续。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急需通过各项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为共和国夯牢站立的根基。一声号召,数万心怀报国的热血建设者,撇家舍业,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涌入到柴达木盆地,在八百里瀚海大漠开启了创业报国的辉煌里程。

  在极其艰难的情势下,创业者们走过峥嵘岁月,凭着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冲天豪气和昂扬斗志,在风雪弥漫的“生命禁区”里筑起了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在荒无人烟的大漠深处发起石油大会战,青海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和有色金属、石棉等建材工业由此诞生;在寸草不生的察尔汗盐湖上,建起了我国最大的钾肥工业基地;在茫茫戈壁上,建起了一座座初具规模的城镇;在辽阔的荒野上,发展起了农业、畜牧业等基础产业。柴达木盆地不再荒凉,创业者燃烧的激情使这里成为“实干报国”的战场。在血与火的洗礼、在汗水与歌声的交汇中勇毅前行,在赋予柴达木生机和活力的同时,“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奋斗”的种子,也在柴达木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生发为柴达木精神的初始和发端。

  格尔木市河西的望柳庄依在,在林立楼群里略显寒素的“将军楼”依在,无声述说着打通青藏公路的人间壮举。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青藏青新公路修建场景。

  1953年初,西藏军民吃粮告急。是年10月,慕生忠将军亲率筑路铁军,在短期里修复了从香日德至格尔木300公里的公路运输线,接续向西突进,到1954年12月25日,筑路大军经过7个月零4天的艰苦奋战,浩浩荡荡开进了拉萨市,康藏、青藏公路于此日同时举行通车典礼。在这条生命线贯通的背后,是成群鲜活的生命付出昂贵的代价。乌兰县漠河驼场曾经为筑路大军运送物资的老驼工,如今说起难忘岁月,依然热泪盈眶。

反映格尔木公路行业发展的各类图纸资料。

  同样,作为交通命脉的青藏铁路,也是付出生命的代价得以在1977年实现贯通。其间的“拦路虎”关角隧道,施工前后历时30余年,因隧道地质构造复杂、气候恶劣等因素,隧道建设中,25名年轻官兵的生命定格在这里……而今,老关角隧道在2014年卸役后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地标性丰碑。隧道口芳草青青,当年的年轻生命永远守望在这里!生命,筑起了交通大动脉,也筑起了心怀家国的万里精神之路,为柴达木精神家园托起了英雄群雕。

  初心使命凝聚精神内核

  如果说最初走进柴达木盆地的建设者,以无私无畏、勇挑重担的气概,奋力拉开了柴达木开发建设的序幕,那么伴随发展步伐的日益深入,也成就了柴达木精神在时代演进中日臻发展和丰盈。

石油会战时期位于冷湖的“帐篷城”。

  柴达木精神从萌芽到逐步提炼升华的过程,映照出柴达木建设先辈们的心路历程。从柴达木精神产生、发展阶段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永不停歇的进取精神、团结合作的集体精神”“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奋斗、科学务实、勇于创新”……每一个提升的阶梯,都可触摸到初心和使命贯穿其中。流传至今的“南八仙”的诗意壮歌,正是不负初心、担起使命的写照。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建设急需石油资源。在党中央发出开发柴达木的号召下,五湖四海的仁人志士云集柴达木盆地。20世纪50年代初期,一支地质勘探队进入柴达木,队伍中有8位来自南方的年轻姑娘,她们怀着为国家寻找石油的满腔热忱,为了祖国能尽快繁荣强大起来,以大无畏的豪情壮志,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到柴达木沙漠戈壁无人区勘探石油资源,至死都完整保存着勘测资料。“生若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8位女性用青春的年轮书写出为党为国捐躯的礼赞,用青春的生命为那块从来无人涉足的荒漠命名——“南八仙”。

  “八仙”,他们是千万柴达木开发者的代表,也是颇具典范意义的柴达木精神的浓缩。

  “从来就没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没有先行者、拓荒者的筚路蓝缕、舍生忘死、勇往直前,就没有今日柴达木的发展进步、欣欣向荣。而以青春和生命铸就的“爱国、创业、奉献、实干”的柴达木石油精神,也伴随着冷湖油田的月光,伴随着地中四井、茫崖帐篷城,伴随着“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无私奉献、昼夜奋战”那响彻驼道的“驼工精神”,精神的光束交相辉映,柴达木精神汇聚成为由远而近的激越交响。

  使命担当铸就精神品格

  精神力量释放出巨大潜能。因为有了精神力量的巨大支撑,柴达木的开发建设才创造出了一个个“人间奇迹”。

  建在察尔汗盐湖区域内的“盐湖工业展览馆”,这里陈列着老一辈盐湖人“土法上马”的工具,藉以栖身“地窝子”住房的仿真模型,褪了颜色、补丁摞补丁的工装……“共和国钾肥长子”就在这样的极端困苦中起步、崛起……

  1958年,青海盐湖工业的先驱们踏着慕生忠将军率领筑起的天路盐桥,凭着一颗“实干兴邦、产业报国”的初心,挺进浩瀚无垠的察尔汗盐湖。挑战恶劣严酷的自然条件,人拉肩扛,土法上马,以最原始的生产工艺,生产出中国第一袋钾肥,实现了中国钾肥“零”的突破。60余载春秋寒暑,盐湖人秉承“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盐湖精神,努力做优做强钾肥产业,建成中国最大钾肥工业基地,书写了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技术创新更迭史、精神建设弘扬史。

阿吉老人为初进柴达木盆地的勘探队员带路。

  作为老一辈盐湖地质勘探人员的张庆海老人,曾在回忆中叙述彼时的艰辛。风里来雨里去的几十年,他和同事们饱尝了盐湖卤水的苦涩和肌肤被卤水侵蚀的滋味。生产、生活用水全靠汽车到几十甚至上百公里外拉运,严重时几天喝不上水,盆中的洗脸水此时便成了救命水……正是依靠这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崇高精神和坚定信念,托举起青海盐湖工业在柴达木盆地迅速崛起,并为青海在新时代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下基础,提供了丰厚的精神资源储备。

无独有偶。“农垦精神”也在柴达木透过岁月,熠熠生辉。1954年,农垦大军越过山川,进入柴达木盆地。在荒漠戈壁开始垦荒种地、建设家园的壮举。凭着对党和人民的满腔忠诚,一代代农垦人汗洒荒漠、艰苦创业、辛勤耕耘,在使荒漠变良田、戈壁变绿洲的艰辛过程中,不懈奋斗凝结出“坚韧不拔、吃苦耐劳、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农垦精神。

柴达木的夜空“星河”璀璨,那是精神的星辰汇聚成的柴达木精神家园,闪烁在遥远年代,也引领着当下的前行路……

 

  采访感言

柴达木的最大“资源”

刘法营

  在柴达木盆地奔走采访的数年间,被这里富集的自然资源塑就的“聚宝盆”美誉所震撼。随着足迹走向纵深,越来越强烈感触到,这块辽阔之域产生和造就的“柴达木精神”,比自然的宝藏更为深邃和厚重,更为浩大而珍贵。可以说,“柴达木精神”是这里最大的资源,是柴达木盆地贡献出来的最大一笔“财富”。

  刚接手这个选题时,说老实话,感到几乎无从下手。从新中国成立后,一批接着一批的热血建设者走进荒无人烟的大漠戈壁,唤醒了柴达木,开始了栉风沐雨、攻坚克难的辉煌里程,于艰难跋涉中淬炼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奋斗”的柴达木精神内涵。从七十年前萌芽发端、筚路蓝缕,峥嵘岁月,“柴达木精神”伴随着各项建设事业的突飞猛进,改写了悠悠千载柴达木盆地行进的轨迹。这块区域翻天覆地的一切演进,都与这里孕育出“柴达木精神”息息相关,其生成的指向,让人感到像面对着一座精神的高山,又如面对集纳了涓涓细流汇聚起来的大河。

  阅史章、探遗迹、访源头……“柴达木精神”的脉络逐渐清晰起来。采写过程成为一个备受感动鼓舞而融入身心的过程,成为一个用心灵捧读创业者们以高昂的革命热情,与严酷的自然条件顽强斗争,生生不息的精神之旅。靠着这种感天动地的精神积淀产生的巨大推动力,不懈努力,不懈奋斗,在筑起柴达木经济社会发展高地的同时、“柴达木精神”成为青海人民精神家园的参天大树,成为民族精神发展史书中不可或缺的灿烂篇章。

  靠着不畏艰难、顽强奋斗、坚韧不拔、勇于挑战的信念和力量,八百里瀚海戈壁孕育出了“青藏公路精神”“柴达木石油精神”“盐湖精神”“农垦精神”“驼工精神”……每一个闪耀着时代光芒的精神坐标,都是耸立于柴达木盆地间不朽的丰碑。又如一个个铿锵激越的音符,在汇聚一起后共同组成了“柴达木精神”的恢弘乐章。

  人无精神不立,党无精神不振,国无精神不强。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我们更需继承好、发扬好“柴达木精神”,以初心凝聚力量,以使命催人奋进,以精神砥砺前行,以精神的巨大支撑力,引领鲜活具体的实践,在新时代释放新的精神光热,把这一弥足宝贵的精神财富化为不竭动力,谱写新的时代华章。

(记者:刘法营 图片:苏锋 杨林 通讯员:乔宇)

 

 

[责任编辑: 鱼昊 ]
光影青海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95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