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平安区纪委监委在省市纪委的有力指导和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先行先试,着力构建民生领域智慧监督大数据平台,提高了发现问题的能力,促进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完善制度,堵塞漏洞。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日常监督提供精准指向,用“大数据”的“火眼金睛”提升监督执纪的实效性和精准性。
基本框架上,坚持“内外并举”。以将大数据甄别、分析、统计技术有机融入纪检监察工作的理念为先导、系统规划,着力构建了“前台”公示公开、受理举报的群众监督体系和“后台”资格预审、数据比对、警示预警、精准分析的纪委监委监督体系,搭建了身份信息纠错、资金公开、项目公开、政策公开、举报监督、资格预审、日常监督、资金监管、异常数据处理、可视化界面、查询机管理、和统计分析等平台功能。
技术支撑上,坚持“全域覆盖”。突出全过程覆盖,将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于纪检监察工作的预防、监督、“四风”、惩治等各个环节和领域。突出全技术应用,联合贵州大数据中心,将互联网、大数据、通讯手机等各种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纪检监察工作中,将手机、查询机等各种终端作为基层公开的信息化展示平台。突出全方位推进,结合实际研发了资格预审、基础数据共享、责任人查找等功能,以实现区纪委监委、主管部门单位、乡镇、村四级联动。
工作方法上,坚持“统筹协调”。在工作机制上,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8个乡镇及相关区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突出压实行业主管部门单位监管责任,统筹推进全区监督大数据平台建设。在实施方法上,针对不同政策类型、行业系统工作基础和特点,分别明确数据采集完成具体时限和标准,实现均衡录入、公开和同时比对。在推进层次上,充分尊重各乡镇和各部门单位的实际,鼓励和支持各自创新,先试点、后推广,切实避免重复录入、增加业务工作量,影响正常工作秩序。
推广应用上,坚持“建以致用”。强化大数据平台建设的便捷性,以简单、方便促应用。针对农村群众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集身份证、微信、地图、部门、项目、语音等快捷查询方式为一体,同时为不识字的群众建立了语音播报系统,方便群众查询监督。高度重视日常业务和干部工作习惯,注重平台的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无缝联结,高精度识别各类办公软件,避免统一数据格式增加业务人员工作量,实现监督大数据平台既管用又好用。强化平台服务性,以愿用促应用,利用大数据存储能量大,数据运算效率高的优势,突出查询、统计、分析功能,为领导决策、业务工作、廉政风险防控、警示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截至目前,共录入资金数据45万余条,对比发现异常数据1万余条,针对疑似数据,下发督办通知11份,上缴违规发放资金50.4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