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频道 国社@青海 本网原创 要闻 人事 廉政 政务 富媒体 光影青海
新闻

过低碳生活 养节俭之德 ——消费市场新观察④

2022-01-27 10:49:44 | 来源: 青海日报

    光盘行动宣传标语。摄影:石成砚

  “一有机会就走路锻炼,一年能坐240趟的老年公交卡年年都用不完。”“全家养成了用桶收储洗澡水和洗衣水冲厕所的习惯。”

  看似“高大上”的低碳生活,却是西宁市城北区海湖桥西社区居民石如恒的生活日常,这位在子女眼里“抠了一辈子”的八旬老人明白,勤俭节约的观念在头脑里已经扎了根。说起衣食住行里的消费习惯,这位经常读书看报、关注新闻的老党员对记者说:“‘双碳’目标很大,但又很小,因为它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产生活都息息相关,大家都可以为低碳环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我要将节约精神言传身教给下一代。”

  低碳消费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消费模式,是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消费模式。随着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健康、绿色生活方式正逐渐成为人们所青睐的消费新方式。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在消费领域,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随着新春佳节即将来临,我省各地年货采购、餐饮娱乐等消费市场迎来高峰,记者也感受到了身边那些蔚然成风的低碳消费。

  1月24日,记者走进西宁市城北区一川菜餐厅内,看到餐桌以及墙壁显眼处都摆放或张贴有“文明餐桌,不剩饭菜”“光盘行动”“勤拿少取”等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的宣传标语,餐厅前台铃声频频响起,春节期间的订餐电话应接不暇。

  年夜饭一直是除夕的传统项目,随着消费水平得到提升,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外就餐。餐厅经理孙晓辉告诉记者,春节期间,餐厅统一菜品各种原材料分量,采购环节精准控制用量,精打细算办好年夜饭宴席,避免出现食材浪费的情况,并根据用餐人数合理安排餐食量,建议顾客适量点餐,鼓励剩菜打包,做到“人走桌清”,自觉抵制舌尖上的浪费。

  打电话前来订餐的市民郑先生告诉记者:“民以食为天,粮以俭为先,这次预订春节期间的宴席,我们家坚持吃多少点多少的习惯,不讲排场,不充面子,以身作则教育孩子不要浪费粮食。”

  新春将近,年味渐浓。走进城北区惠客家超市,红色已成为这里的主色调,各种火红的装饰品把春节气氛烘托得喜庆十足,货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商品,不少市民挑选着心仪的年货。

  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购买年货时自备环保袋是她认为的一种低碳消费方式。

  发红包是春节传统习惯,但每逢过年过节,大包小裹的购买礼品拜亲访友,派发纸质红包,无疑都会造成资源浪费。市民赵国凯告诉记者:“自从智能手机流行起来以后,一家老小习惯了微信红包‘无纸化拜年’,以此代替纸质红包,减少纸张浪费。”

  从城市到牧区,低碳消费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玛查理镇移民新村噶丹村,一大早,村民土措起床梳洗后,将壶放在电磁炉上,“滴”,按响开关后不一会儿,沸腾的壶内便飘出悠悠的奶茶香气。

  五年前,以煤为主、牛粪为辅是玛多县居民最普遍的燃料,全县13台燃煤锅炉平均每年要消耗2.2万多吨燃煤,相当于直接向大气中排放6万吨二氧化碳,以及近200吨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从2018年开始,噶丹村村民土措陆续为家里置办微波炉、电冰箱、电暖气等生活所需的家电,实现了从“火”到“电”的跨越,在享受方便快捷高品质生活的同时,每年还能节约四、五千元的燃煤。

  现如今,和土措家一样,玛多县近90%的群众摆脱了靠煤、牛粪取暖做饭的生活方式,背后是黄河源头每年减少1.68万多吨的标准煤,减少碳粉尘排放近4千吨、二氧化碳排放4.4万多吨。当地这一消费方式的转变,大大造福了黄河源头的生态环境。

  过低碳生活,养节俭之德,需要人人树立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从珍惜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等小事做起,杜绝一切奢侈浪费的行为,让我们一起从消费端开始为“双碳”时代发力。

[责任编辑: 潘彬彬 ]
光影青海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30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