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有一个16人的皮影戏剧团——化隆县扎巴镇皮影戏剧团,这个剧团虽然才成立一年多,却是“皮”出了花样。皮影戏、皮影舞、皮雕作品……他们通过将传统的皮影戏进行创新,为当地群众献上一道道“皮影”大餐。新华网 潘彬彬 摄
今年65岁的金文录是化隆县扎巴镇皮影戏剧团演职人员,他从事皮影这一行将近40年了。金文录告诉记者,别看小小的一张皮影人,制作方法非常讲究。一般选用黄牛或白牛的皮,从“泡皮子”开始,经过15天“腌制”后,挂在阴凉处固定,再进行“铲皮子”,将最亮的皮子取出,根据皮影手艺人的创意手稿画进行雕刻、修正、上色、上火砖,最后再将皮影人物进行各个关节的连接和组装,一个活灵活现的皮影人才算制作完成。
“皮走刀不走”。制作皮影,雕刻环节最重要。这考验着皮影艺人的技术,手不能抖,线条精准,每一刀下去都要又稳又准,否则一张皮子就浪费了。
化隆县扎巴镇皮影戏剧团演职人员马永香在给皮影人物上色。
马永香(右一)和同事讨论皮影上色问题。
化隆县扎巴镇皮影戏剧团演职人员罗吉生在组装皮影人物。
“噔噔蹬蹬锵锵锵……”伴随着激昂的锣鼓声和欢快的二胡声,皮影戏《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引领我们向前进》开始演出。
“河湟儿女写新篇,小康大道遂心愿。民族团结一家亲,步调一致勇向前……”剧团演职人员一边操纵着各色人物,一边用青海方言和皮影戏阳腔曲调开始“唱”述故事。
挑、抵、推、拉、抖、摇……光影变换中,动静之间,剧团演职人员将皮影戏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剧团演职人员从幕后走到台前,穿上演出服展示自己一专多能的本领,一支皮影舞《新春喜洋洋》献上。
皮影舞《新春喜洋洋》是经过剧团演职人员编排而成的节目,他们用这种接地气、营造氛围的方式宣传着皮影艺术,并且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剧团演职人员一颦一笑中传递着欢乐,也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惟妙惟肖的《水浒传》皮雕作品是皮影剧团打造的文创产品,也是剧团成立后将皮影戏融入现代元素的一次尝试。
皮影戏演出结束后,当地群众纷纷感受皮影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