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05/ 23 10:58:21
来源:湟源县委宣传部

西宁市湟源县脱贫攻坚结硕果 幸福本炕展新颜

字体:

        平坦整洁的柏油马路直通村庄,白墙素瓦的新民居井然有序,古色古香的农家客栈充满内涵,传递孝善的文化墙展现文明风尚,绿意环绕的广场里凉亭、长廊、绿化带相映成趣……伴随脱贫攻坚取得的全面胜利,日月藏族乡本炕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路灯点亮夜色、文化广场休闲娱乐、产业发展特色多样,百姓欢声笑语点赞连连:“在闹(我)们农村生活,真美!”

        本炕村是一个典型的半农半牧的贫困村,过去,村内基础设施薄弱,吃水靠挑,电压不稳,村委会下雨漏水,随便一块平整的地势就是各类集体活动的场地,一条又窄又陡的砂石路勉强连接着村子与外界。10年来,在党中央大政方针的指引下,一代代本炕人辛勤劳动,为心中向往的美好生活付出了汗水和心血。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本炕村驻村工作队协调各类项目资金1162.5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532.5万元的易地搬迁、565万元的美丽乡村、30万元的村内公共区域绿化、15万元的幼儿园地坪硬化、20万元的旅游水厕建设等项目,村民盖起了砖混结构新房,并建成村幼儿园、村“两委”办公楼和党员活动室、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全村94户327人搬进新居,房屋排列井然有序,安全饮水、生活用电、道路硬化面面俱到,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过去,村民靠天吃饭,平均每亩地纯利润约260元至300元,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养殖业以单打独斗的分户散养为主,规模化养殖几乎为零,农户缺少现代化经营意识和资金支持,导致产业发展严重不足。经过10年的变化,尤其是通过脱贫攻坚精准施策,本炕村依托丰富的草原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牛羊养殖和育肥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于2016年申请实施了生态牧场建设项目,投入资金440万元,完成了10栋6000平米畜棚主体建设,现存栏牦牛500多头;2017年又实施了国际农发“藏香猪养殖”项目,建成猪舍3间1350平米,现存栏藏香猪200多头。如今,村里有养殖大户15户,村民年收入从几百块钱增长到如今的4万多元,几乎每家每户都买上了小轿车,村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10年前,村内教育资源十分有限,没有幼儿园,村里的小孩只能挤在设施简陋的本炕小学,3名老师要负责幼儿园到六年级的全部科目,4间低矮的平房、破旧的桌椅是本炕小学的真实写照。每年一次的“跳三八”活动就是村民全年的文化生活,而农忙时节的晾晒场就是农闲时节的文化大舞台。如今,通过教育布局调整,本炕村中小学生全部合并到哈城学校上学,2016年村里建起了幼儿园,实现了就近上学,无论是教育硬件设施还是师资软件力量都有了很大提升,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本炕村未成年人因贫辍学率为零。2016年村里建成了2400平米的文化广场和百姓大舞台,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组织的“三八”文艺演出、“脱贫光荣户、敬老孝亲户、勤劳致富户”评选、“七一”主题党日活动、首届趣味知识竞赛等活动的开展,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并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来引导广大贫困户自食其力、自力更生、争当脱贫模范,村民文化程度和个人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走进小村庄,再也看不到过去村民们“晒阳洼”、说闲话的场面,村民们听着小曲,跳着锅庄,邻里和睦,展现了一幕幕欣欣向荣的生活场景。

        湟源县日月藏族乡本炕村过去10的变化,是一代代本炕人辛勤劳动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通过脱贫攻坚走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结果,也是全国上下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一个小而精的缩影,是共产党带领下千千万万个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真实写照。

        正如本炕村史馆前的感恩碑上所言“本炕村民无不感恩党的好政策,铭记政府的倾情扶助”。在这里我们不仅感谢党中央,感谢各级政府,感谢联点帮扶单位,还要感谢每一届每一位村“两委”干部和每一位在急事、难事面前冲锋在前的党员干部,感谢他们的任劳任怨,默默付出,也要感谢我们自己,攻坚克难的本炕人,靠自己勤劳的双手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千年贫困,一朝圆梦。在这背后是党的坚强领导和正确指引,是一代又一代本炕人民不屈不挠、砥砺奋进的艰苦奋斗。脱贫攻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我们要继续怀着感恩的心,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继续发扬钉钉子精神,积极投身到全面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去,努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继续书写属于我们本炕人自己的乡村振兴壮丽新篇章! (靳生秀)

【纠错】 【责任编辑:青海丁学良 】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75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