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5月23日电(记者陈杰)在青藏高原腹地,行人经常能看见成群结队的藏野驴在草原上觅食。当汽车驶入藏野驴的活动范围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它们甚至会扬蹄疾跑,竭力与汽车保持平行。
藏野驴是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物种,也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因为四肢粗壮、身姿矫健,藏野驴经常被人们误认为是野马。
2021年7月25日,在三江源地区,一群藏野驴在草原上活动。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同作介绍,藏野驴具有适应青藏高原环境的特殊机制,这不仅关系到这一物种自身的生存,还会影响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平衡与稳定。
“生存环境恶劣,食物来源匮乏,藏野驴何以生存繁衍?”2017年,当时在中科院西高所攻读博士学位的刘宏金来到三江源地区参与科学考察,在草原上肆意奔跑的藏野驴引发了他的研究兴趣。
藏野驴是典型的荒漠草原动物,极耐粗食,同时有较高的牧草消化率。中科院西高所副研究员刘宏金介绍,对草食动物而言,消化饲草要依赖胃肠道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是将牧草转化为自身所需营养的“纽带”。
2021年10月20日,一只藏野驴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内活动。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有时粪便中含有的信息,比研究动物本身更有价值。”近期,刘宏金与同事的一项研究发现,和同一区域的牦牛、藏羊相比,藏野驴肠道菌群中含有更丰富的纤维素分解菌群和纤维素酶,具有更强的牧草干物质消化能力。
藏野驴种群分布相对分散,不易获取实验样品。刘宏金介绍,含有肠道菌群和食物残渣的粪便更容易收集和保存,同时也不会对动物自身造成损伤。
藏野驴警惕性强,反应灵敏,要想采集到它们的新鲜粪便,往往需要长时间的耐心蹲守。刘宏金说,为避免惊扰藏野驴,他一般匍匐在200米以外的草地上,用望远镜仔细观察,一旦有新鲜粪便排出,就要立刻前往采集。
“最难受的是冬天,有时终于等到藏野驴排便,却发现四肢都已经冻得麻木了。”刘宏金说,野外科考的过程虽苦,但也让自己对藏野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近年来,随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的实施,藏野驴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据统计,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藏野驴种群数量约为3.6万只。
“藏野驴有一套适应高寒环境的独特生存策略,其背后的机制仍需要深入挖掘。”刘宏金说,希望不久之后,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够为藏野驴保护提供新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