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频道 国社@青海 本网原创 要闻 人事 廉政 政务 富媒体 光影青海
政务

西宁湟源:群策群力脱贫攻坚 同心同德振兴乡村

2022-05-24 11:50:25 | 来源: 湟源县委宣传部

    唐蕃古道的车辇和丝绸南路的驼队在此分道扬镳,丹噶尔的茶马互市造就了商贾云集的空前繁盛。特殊的地理区位和多样的自然条件,让湟源呈现出农牧交错、民族交融、文化交汇的多元生态特质,汉、藏、蒙古、回、土等各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和谐共存,世世代代延续着半农半牧的生产生活方式,交织成一幅田园牧歌的生动画面……然而,由于生态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突出,优势资源难以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致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较低。让农牧民群众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生活,成为了贫困群众最现实、最迫切的愿望。

    一、千年梦想,今朝终圆梦

    时代的洪流浩浩荡荡、历史的机遇千载难逢!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2011年,湟源县被纳入六盘山片区贫困县,县委、县政府将扶贫开发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确立开发式扶贫方针,聚焦各村实施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构建起覆盖全县的扶贫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推动开发式扶贫,推动贫困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诸多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湟源县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把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头等大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坚持以高标准要求、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助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不断提升脱贫质量,持续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湟源县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从2010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4541.4元到2020年的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86元,一幅幅“十三五”期间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的壮丽画卷已然呈现在眼前。

    (一)政治站位不断提升,高位推动责任落实。湟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湟源县脱贫攻坚工作指挥部科学领导,迅速行动,针对脱贫攻坚制定系列重要文件,建立大统筹大调度机制,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举全县之力尽锐出战、务求精准。一是研究制定“八个一批”脱贫攻坚计划和“十二个行业”专项行动方案,形成“1+8+12”脱贫攻坚政策组合,以“百日攻坚”“行动方案”“任务清单”等方式,做到多层面落实、多方位推动。二是扎实开展脱贫人口“回头看”和绝对贫困“清零”工作,先后研究制定印发《关于扎实开展脱贫人口“回头看”工作的通知》《湟源县脱贫攻坚绝对贫困“清零”行动方案》等多项具体措施,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奠定制度基础。

    (二)脱贫攻坚是老百姓脱贫奔小康的“一号工程”,特色优势产业是脱贫的重要支撑,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迈向小康生活的基础。湟源县围绕“高原绿色有机品牌农畜产品加工强县”目标,依托“背靠大牧场、面向大市场”的区位优势,按照“种养结合、农牧互补、循环发展”的思路,利用冷凉气候,因地制宜,将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突破口,以种促养、草畜联动,大力发展饲草产业、生态畜牧业,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以“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和跨行业合作社“联合社”发展模式,形成了县域产业特色凸显,企业发展壮大,贫困户稳定持续增收的共进共赢局面。

    (三)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评价作为第一标准,把因地制宜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主要出路。利用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彰显人文特色、促进群众增收为目标,深入挖掘县域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旅游要素配备,提升服务管理质量,把乡村旅游打造为推动脱贫攻坚、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日月乡大石头村从昔日的穷山沟成为今日的金窝窝;小高陵村拉动了“红色引擎”,绿了荒山富了百姓;申中乡前沟村的树莓特色种植,实现了公司、集体、群众 “三赢”。

    (四)始终把“精准”要求落实到脱贫攻坚全过程、各环节,补齐短板弱项。近年来,湟源县完成58个贫困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58个贫困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新建改扩建公路530.588公里,建成72个高原美丽乡村,实现行政村网络宽带全覆盖,完成农村教育项目103个,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9884人次1299.3221万元;发放农村低保金21354人次6587.84万元、特困供养金2323人次2308.53万元;全县村医覆盖率达到100%,为8680人次贫困患者减免各类费用72.3万元。45万人次受益于“十覆盖”健康扶贫措施。

    自此,“老破小”变“换新颜”,“看病难”变“放心治”,“上学难”变“上好学”,“活不起”变“好生活”,“饮水难”变“喝好水”,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即将圆梦的最后阶段,湟源县立下誓言: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经过全县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攻坚三年,湟源县脱贫攻坚战如期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2329户7301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湟源县如期退出贫困县序列,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二、上下同心,奋进新征程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面对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湟源县以 “六个立足”为目标,紧抓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工作,以有力举措、汇聚更强大力量,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向未来,开启 “十四五”奋进新征程。

    2021年以来,湟源县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领会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履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责任。

    (一)不漏一户 ,牢牢守住脱贫攻坚成果。一是完善体制机制。2021年以来,制定印发了《湟源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行动方案》等一系列制度举措,持续抓好“1+5+7+N"有效衔接政策体系落实落地,为更好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机制保障。同时,继续做好优化调整工作,保持各类普惠性政策总体稳定,坚决防止政策“急刹车”,有效杜绝了规模性返贫情况的出现。二是开展防返贫工作。依托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加强信息共享,构建监测体系,完善事先预警、事中监控、事后评估的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及时排查发现返贫致贫风险点、风险群体,做到了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实现“动态清零”,彻底消除返贫致贫风险。三是落实后续扶持措施。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开展劳务经济、安排公益岗位、短期技能培训、鼓励自主创业就业、落实 “530”小额贷款贴息和互助资金贷款等后续扶持措施,带动发展村集体经济,解决好搬迁群众长远生计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了乡村人才振兴和产业振兴。

    (二)深度聚焦,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面对“十四五”整体发展布局,湟源县加强顶层设计,聚焦特色产业发展,以坚定决心和强大信心,全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一是完成扶贫资产盘点,确保群众持续收益。对2016年—2020年实施的扶贫项目形成资产进行盘点,形成资产39486.42万元,规范了扶贫资产的管理和运营,防止了扶贫资产流失和侵占现象发生,确保了产业项目长期收益,不流失。二是加大统筹整合财政资金力度,补齐产业发展短板。2021年累计到位中央、省市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4302万元,安排乡村振兴示范村、乡村旅游示范村等各类项目40项。2022年,储备乡村振兴衔接项目64个,预计投入资金4.73亿元。目前已从项目库中初步选择基础设施类、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旅游村等33个项目,预计投入资金1.25亿元。三是创新帮扶机制,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在家门口开设“帮扶车间”,创新“党建+乡村振兴”工作载体等,开辟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完成10个帮扶(工坊)车间认定工作,进一步充分发挥农村农房、车间位置、生态资源等优势,发展符合县域的特色农业,继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周边村民踏上乡村振兴“快车道”。 四是聚焦特色产业发展,开启乡村振兴新局面。湟源县加大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带贫力度,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农畜产品品牌,持续抓好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的运营、维护和管理,确保电站稳定运行,公益性岗位合理设置,村集体分红及时拨付,加快推进产业特色鲜明、经济效益显著的有机畜牧业,大力建设产业园区,带动帮扶广大农牧民脱贫户从事牛羊育养殖,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创崭新局面。

    任何伟大成就的取得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任何伟大事业的推进都需要继往开来。随着一幅幅山乡巨变的宏伟画卷在湟源徐徐展开,振兴乡村的梦想正照进现实。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将继续发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坚定信心决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披坚执锐、勇立新功,为绘就湟源县乡村振兴美丽画卷贡献力量!(湟源县乡村振兴局)

[责任编辑: 鱼昊 ]
光影青海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78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