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频道 国社@青海 本网原创 要闻 人事 廉政 政务 富媒体 光影青海
政务

西宁市城西区:见证五年非凡发展

2022-05-24 11:51:41 | 来源: 西宁晚报

    这是西宁市经济实力又迈上一个大台阶的五年。

    五年发展历程中,城西区在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道路上始终走在全市前列,通过扎实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不断改革完善……为全市发展贡献更大增量。

    城西区的发展蓝图,成为西宁市五年非凡发展的一个缩影。

    五年来,最突出的成果是什么?

    我们积累了这么一串数字:

    过去五年,地区生产总值由263.9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404.9亿元,成为全省唯一突破400亿的县区;

    第三产业总量位居全省区县首位,增加值由2016年的237.9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350.6亿元,对全市贡献率达40.2%;

    累计投入43.4亿元,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133项,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80%以上;

    成功签约上海月星环球广场、庄 和奥特莱斯等23个项目,累计实现到位资金158.5亿元;……

图片

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城西区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刻把握“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绿色发展总体布局,全区经济发展平稳健康,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字看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由2016年的263.9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404.9亿元,年均增长8.4%,成为全省唯一突破400亿的县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39.9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69.5亿元,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11亿元增加到14.8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8335元到2021年突破4万元大关,各项指标总量始终保持全市首位。

    产业篇——转型升级发展提质增效

    城西区坚持服务业强区发展战略,第三产业总量位居全省区县首位,增加值由2016年的237.9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350.6亿元,占全市36.1%,对全市贡献率达40.2%,拉动全市2.9个百分点。

    近年来,城西区将建设“四区”、打造“三城”作为发展定位,立足区位优势,建设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新业态发展。其中,海康威视、江苏汇鸿、绿地集团等145余家知名企业设立区域性总部,营业收入超170亿元。光大银行、大地保险、国泰君安证券等全省56%以上金融机构集聚西区,成功入选全国金融试点城市。全区53栋商务楼宇入驻企业4100余家,营业收入超30亿元。一批大型商业综合体投入运营,新华联购物中心、万达广场、王府井大象城等商贸核心地位更加凸显,形成了竞相发展的格局,唐道·637成为国内旅游网红打卡地,累计接待旅游人数达2813.4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82.8亿元,年均增长20%,形成了全省生活消费中心。

    生态篇——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绿色是城市最靓的本色,也是最大的底色。这十年,城西区不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四大任务”“六大建设行动”,走出了一条富有城西区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在全市率先完成“智慧生态”信息平台建设。累计投资2亿元,实施火烧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程,为“生态+”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完成大南山三期绿化造林和低效林改造,森林抚育面积3416.9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59.4%,居全省首位。在全市率先启动“生态互联网+”试点工作,建立网格化大气环境监管体系,率先在全市实施渣土车“一车一档”管理。取缔关停百余家“小散乱污”企业,餐饮油烟处理设备实现全覆盖。完成1060户分户采暖改造,年均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以上。推进“一河一湖一策”水资源精准治理,持续完善“1+8+N”河湖管理机制,巩固“三级河长+社会化管理”四级网络管理体系,“两河一渠”治理成效显著,荣获“全省河长制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城市篇——精细化让城市品质提升

    为了让城市品质逐步提升,城西区下“绣花针”功夫,推动城市管理迈上新台阶。特别是近两年,该区围绕“做优品质、做强品牌、做高品位”,着力在提升城区功能、城区形象、城区品质上下功夫,让城区更加有序、干净、安全。

    坚持建管并重,大力推行“四位一体”大环卫保洁,城区绿道全线贯通,城市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清洗率100%,城乡一体化保洁实现全覆盖。建成垃圾分类处理和中转设施271处,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分拣智能收集处理,光伏节能环保公厕写入西宁市绿色发展蓝皮书。全市首个文明养犬智能监管系统建成运行。超额完成“厕所革命”三年任务。完成87个海绵化项目、21条街道雨污分流。全区122处4600个停车泊位实现电子智能收费。完成西关大街、黄河路等6处街景整治、人行道品质提升、公交港湾改造、人行道防滑、智慧斑马线等项目。实施公园游园景观提升及道路美化工程,新增街头绿地、花街花桥160余处,建成海湖白沙滩湿地公园、火烧沟碧山公园,打造最美河岸线9200米。

    民生篇——133项民生项目暖民心

    累计投入43.4亿元、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133项,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80%以上……这十年来,城西区以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为目标,不断深化民生领域的改革,百余件民生承诺得以兑现,市民幸福指数在幸福生活中不断提升。

    大力促进创业就业,发放就业创业资金2.55亿元,超额完成就业创业任务。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整治13233户、基础设施改造6600户,分配公租房2700余套。建成西宁市医疗养老康复中心,2个镇办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3个社区级爱老幸福驿站,9个中央厨房、106个爱老幸福食堂及助餐点,980张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打造“西养好”智慧信息平台。率先出台精准帮扶16条措施,兜底发放各类补贴、救济金1.18亿元。全面落实全民参保计划和降费减负,参保人员达13.9万人,参保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完成兴海路小学等8所学校改扩建,“大班额”比例从68%降至3.2%。率先建成区级“数字化校园”,连续三年荣获全国县(区)级“全民终身教育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建成10家公立卫生医疗机构,率先在全省组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医联体,建成智能家庭医生服务平台,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8%提升到16.9%。建成五峰书院、农家书屋、社区流动图书室等68处,几何书店成为全省文化品牌。修建健身广场、健身路径、街头体育公园170处,社区(村)体育健身器材实现全覆盖。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举办文体活动3300余场(次),荣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称号。

    改革篇——西区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这是一个活力迸发的区。五年发展历程中,城西区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坚持以改革破题,以创新赋能,利用区位优势,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让城市活力无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全面落实“去降补”任务,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建立“僵尸”企业数据库,清理“僵尸”企业1265户,按照以购代建方式消化商品房库存1010套。深化“放管服”改革,建成区市民服务中心,实现行政服务、社保服务、市场监管服务“三厅合一”,28项行政审批项目和26项服务项目全部入驻。办理“多证合一”9675户。构建 “一目录六清单”政府监管服务新模式。全面完成398项深化改革任务,机构改革和公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清产核资及折股量化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实行家庭医生“3+1+N”团队服务模式。率先推行“城管+公安”联勤联动执法模式,为全市城管体制改革积累经验。

    创新篇——西区正迈着开放步伐不断向

    前这五年,城西区紧盯群众的新期盼,企业的新需求,社会的新焦点,不断强化科技支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化对外合作,不断扩大“朋友圈”,区域合作交流向更深层次、更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实施高新技术引领工程、创新主体培育工程、科技惠民服务工程,成功举办历届“科创杯”青年创新大赛。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家、科技型企业18家、企业研发中心1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围绕现代商贸、教育科技、文化创意、时尚生活等领域,完善招商项目库,精准招商、定向招商,建立“部门+专家+企业”团队招商模式,健全台账式管理和跟踪式服务,先后与红星美凯龙等企业联合成立9个政企招商分中心。成功签约上海月星环球广场、庄和奥特莱斯等23个项目,累计实现到位资金158.5亿元。

    今天的城西区,正在以感恩奋进、拼搏赶超,挺立潮头、实干担当,在“两富”西区建设中,奋力谱写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城西新篇章。

[责任编辑: 鱼昊 ]
光影青海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78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