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频道 国社@青海 本网原创 要闻 人事 廉政 政务 富媒体 光影青海
政务

海东市化隆县:以党建引领之“力” 绘乡村振兴之“景”

2022-05-24 15:54:10 | 来源: 化隆县委宣传部

    2021年以来,化隆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

坚持思想先行,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力”

    走进化隆县谢家滩乡丁家湾村,活动广场上的“电焊”技能培训现场热闹非凡。

    “电焊技能应用广泛,各行各业都需要它,而且容易上手,是一门‘很吃香’的技能”,丁家湾村党员范桂林说。

    化隆县坚持把“富脑袋”和“富口袋”一起抓,将党的“四史”、乡村振兴等内容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第一党课和必修课,先后举办科级领导干部乡村振兴北地化隆大讲堂、村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班等25期,提升党员干部综合能力,筑牢精神之基。同时,结合实际,举办装载机、拉面+创业、中式烹饪、家政服务、电焊工等技能培训班,增强党员群众致富能力。截至目前,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39期,培训党员群众1650人。

坚持强基固本,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

    去年换届,二塘乡科却村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年轻致富能力强的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切实发挥“领头雁”作用,筹集资金硬化村内巷道、修建文化长廊,实施绿化和亮化工程,解决群众难点问题……使科却村有了崭新的面貌。

    农村富不富,关键靠支部。化隆县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高标准完成村“两委”换届,262个村实现“一肩挑”,占72.4%,新任乡村班子队伍年龄、学历结构更趋优化,实现了“三优三强三过硬”。从思想引领、组织保障、人才支撑等方面入手,研究制定抓党建促乡村振兴42条措施,打造“坚持红色方向标、迈向金色康庄道、建设绿色宜居地、织密蓝色治理网”“四色党建”品牌,推动基层党建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各方面、全过程。认真开展以评促建活动、党员排查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排查整顿等工作,着力推动全县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抓实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全覆盖建成标准化村党员活动室,高标准建成两个全省党支部共享阵地,创新成立拉面行业综合党委和电商产销党支部,夯实乡村振兴战斗堡垒。充分运用农村发展党员“四色图”预警机制,三年内发展党员1200多名,破解了发展党员难题。

强化人才支撑,锻造乡村振兴“主心骨”

    走进阿河滩村,“雄、奇、秀、幽、险”的旅游体验更是显而易见。这里有着黄河河曲、河流阶地、泉水、彩丘地貌等宝贵的地质遗迹资源;有着古城墙、古墓群、青铜器和彩陶等丰富的人文遗迹资源……北地-化隆人才帮扶使阿河滩村从成为青海省首个地质文化村。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化隆县聚焦乡村振兴总要求,加强党的政治引领,着力锻造村干部、驻村工作队、选调生、科技人才、村医村警、拉面返乡创业人员、公益性岗位管护等“七支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人才和智力支撑。选派454名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到全县151个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乡村振兴重点村开展工作。选派37名选调生到村任职,担任村书记(主任)助理。组建由乡镇专业人才和农、林、牧等11个部门67人的“专家团”,开展“百名专业人才下基层活动”,深入基层送技术、送项目。积极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无锡市锡山区帮扶单位对接,开展支农支教支医工作。实施“凤还巢”工程,引导化隆籍在外人员返乡创业就业,纳入村干部后备人才库,打造村级人才“雁阵”。同时,全力实施“村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组织105名村(社区)“两委”干部报读大专班、中职班,统筹安排全县村“两委”主职干部到各乡镇机关进行每周至少3天挂职锻炼,提高了“头雁”队伍的整体履职能力。

聚焦乡村治理,唱响乡村振兴“协作曲”

    化隆县初麻乡初二村新人马达吾代和韩雪花的婚礼现场,既没有婚庆公司的造景摆台,也没有豪华接亲车队,只有装饰简单充满喜庆的婚房。初二村红白理事会负责人介绍,这次结婚总共花费才10万元,这要搁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强化基层治理,必须要有一支理想信念坚定、能力素质过硬的党员队伍。化隆县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主心骨”作用,在全县各村全覆盖建立“村党支部—网格管事长—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健全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将全县362个村党组织、在家农村党员全部纳入基础网格,在红白理事、矛盾纠纷化解、疫情防控等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规范村级小微权力运行,明确村级党务、事务、财务流程,打造阳光政务,营造风清气正的基层治理环境。

抓实产业发展,点燃乡村振兴“加速器”

    “村里有钱,惠民实事就好办。”化隆县德恒隆乡卡什代村党支部书记马军祥对此感触颇深,“搬到新村之前,村里没钱为群众办事,村干部腰杆子也不硬。”

    为破解村党组织“无钱办事”问题,化隆县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强堡垒的重要抓手,作为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按照“明思路、强班子、建机制、促发展”的工作方法,充分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央财政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示范村项目等政策扶持撬动作用,在全县范围内打造了谢家滩乡圈坑村、扎巴镇奔康沟村、二塘乡工二村等14个集体经济发展的品牌样板村。推行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培育德恒隆乡卡什代村“党建引领、产业扬帆、生态宜居”基层党建市级示范点,引领各行政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有效助力了乡村振兴。建立县内企业与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结对帮扶机制,开展机关村企联姻、组织共建、助力乡村振兴行动。

    截至目前,全县27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上村达到155个,50万元以上村达到47个。同时,结合拉面经济,发放拉面信用贷款9000万元用于发展拉面产业,新开办拉面店累计160家,完成“带薪在岗实训+创业”等培训143人,发放首次开设拉面店补助153户59.9万元。投资2000万元,用于支持拉面产业园建设,不断推进拉面产业提档升级,推动全县产业经济的发展。

[责任编辑: 潘彬彬 ]
光影青海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79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