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频道 国社@青海 本网原创 要闻 人事 廉政 政务 富媒体 光影青海
政务

经济综合实力从全面蓄势向全面起势转变——西宁市湟中区发展和改革事业成就综述

2022-05-25 11:33:18 | 来源: 湟中区委宣传部

飞速发展的工业 孙茂舟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发改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区发展和改革局坚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发改部门的职能作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超前谋划、主动协调,瞄准高质量发展目标,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奋力实现湟中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一、锚定任务目标,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新增长。2012年以来,我区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爬坡过坎、克难攻坚,推动全区主要经济指标不断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05%(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69.8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05.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6%(产值由2011年的10.47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7.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2%(产值由2011年的49.26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16.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7%(产值由2011年的10.07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61.69亿元);县属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7%;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5%(收入由2010年的7500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4.0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5%(由2011年的10.9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5.94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1%(农村居民收入由2011年的3860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14171万元);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1.4%(收入由2011年的3.89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3.93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崛起  魏廷祥摄

    二、抢抓时间进度,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抓手,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努力为经济发展增添强劲支撑。2012年以来,围绕省市下达的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建立项目月调度会议制度,坚持每月召开项目调度会,着力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累计实施各类项目1850余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434.7亿元。主要实施了农业水利电力配套、节地型温室建设、尼麻隆中药材加工基地、新华联童梦乐园、多巴新城学院路道路、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城、李家山镇金娥大道道路改扩建、多巴职业教育新校区三期、多巴清源学校、西纳川水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主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小南川流域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中医院住院综合楼建设等项目。通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城乡环境面貌,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湟中区西堡镇生态奶牛养殖项目

    三、加强上下联动,专项资金争取成效显著。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稳投资、稳增长的决策部署,加强与上级部门紧密联系,紧盯国家及省市投资导向,重点围绕现代农业、文旅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积极向国家及省、市申报基础设施建设、产城融合发展、社会事业发展、改善提升民生水平等各类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大政府专项资金的申报争取力度,累计落实各类专项资金项目640余项,争取各类专项资金36.3亿元,实施了李家山污水处理站、湟中县大宗油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多巴新城燕儿沟消防站、上新庄等6个美丽城镇、乡镇党员活动阵地“八有”工程等项目。

丰辉基地

    四、强化服务保障,招商引资工作成果丰硕。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县域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2012年以来,实施千栋温室建设、塔尔寺景区门户区(宗喀驿)、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城、多巴湟庭盛世·兴业新城等重点招商引资项目64个,累计到位资金239.8亿元。主动谋求招商机遇,借助全国各大展会、东西部协作平台,组织本土企业家赴成都、武汉、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学习营商环境、招商引资等方面先进经验,同时宣传湟中、推介湟中。由县级领导干部带队,先后赴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成功引进凯悦酒店集团、新华联集团、浙江正德医疗用品集团、中恒山海文旅集团、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等60余家企业。在“青洽会”“城洽会”上,签约新华联童梦乐园、青海正德中草药种植加工基地、屋顶分布式光伏、10MW风能发电场、河湟文化(国际)旅游度假区、食用菌精深加工等项目40项,累计签约329.8亿元。招商引资工作的顺利开展,擦亮了湟中金字招牌,为全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创中心挂牌

    五、持续精准发力,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十足。坚持把培育市场主体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实施市场主体“提质增效扩面”工程,全区规上企业17家、中小微企业总数达到3800余家。加快推进工业领域“去产能、减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强创新”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淘汰落后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引导互邦农业、海宁化肥厂、祁连山水泥、海宁绿色工厂等100余家小微企业申报技术改造、中小专项、节能专项等各项扶持项目,累计落实各类专项资金8000余万元。培育马莲花民间工艺和青海八瓣莲花为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青海慕容古寨、青海卡约初禾完成制定青稞酩馏酒和青海藜麦酒地方标准,打造全新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引导企业加大节能技术改造,青海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湟中海宁合资化肥厂被评为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协调青海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投资9400万元,实施降低水泥工序电耗工程。通过一系列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区工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特色精深加工产品展

    六、夯实发展基础,电子商务工作持续优化。2015年湟中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以来,围绕县域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推动电商、物流、培训等服务产业集聚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增强县域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服务动能,使得湟中农产品搭上了网络销售的快车。2018年5月出台《电子商务奖励扶持办法(试行)》,区财政投入电商扶持资金350万元,用于扶持我区农村电商发展。经过7年的持续创新发展,我区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迅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保持稳定的增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农村电商凭借线上化、非接触、供需快速匹配、产销高效衔接等优势,在稳产保供、复工复产和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凸显。目前,全区培育电商企业30余家,培育适宜电商销售农产品80余种,已实现菜籽油、土豆粉条、枸杞芽茶、青稞燕麦、文化手工艺品等产品网络销售,形成“政、企、农”三方协作格局;建成电商服务中心1个、物流配送中心2个,乡(镇)级服务站12个;升级改造村级站点152个,以邻村覆盖的形式,实现村级站点覆盖率达95%以上。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的顺利实施,方便了群众生活,激活了经济内生动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转型发展。

西宁市湟中区多巴第二高级中学建设项目

    七、激发市场活力,商贸流通领域发展迅速。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冷链物流综合示范项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等80余项目,累计落实专项资金3879.62万元,助力企业发展壮大,持续促进我区消费结构提档升级。组织商贸企业开展以“迎节会、扩内需、促消费”为主题的一系列促销活动、举办以河湟风韵·湟中味道为主题的“第五届民间文化艺术节暨湟中暖锅美食节” ,组织青麦、互邦农业等商贸企业参加青海省迎“国庆”消费促进活动,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我区消费平稳增长。以打造塔尔寺大景区、多巴新城建设为契机,完成海湖车城交易市场、兴业城标准化农贸市场、拦隆口镇公益性农产品市场等项目建设。支持现有多巴兴业城夜间经济集聚区改造提升、优化业态,持续拓展夜间消费时间、空间,释放夜间消费潜力。为兰州华联商贸有限公司湟中分公司等重点商贸流通企业拨付促消费资金,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西宁市湟中区李家山镇食用菌种植示范园项目

    八、强化科技引领,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通过科技成果引进、创新和转化,“产、学、研、用” 相结合,积极培育了企业的创新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全区共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科技型企业8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家,市级科技型企业28家、西宁市科技示范园16个、众创空间1家等,企业共获得科技成果35余项,授权专利30余项,申请科技项目50余项等。产业带动示范作用明显,创建科技示范基地5个、科技示范村268个、科技示范1233户,实施设施农业示范工程。基层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每年组织80-100名“三区”科技人才(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服务,农业专家开展科技培训及学术交流会80余期,技术指导活动5000余次,培养基层农业科技创新骨干150余人,培训农民2.5万人次以上。建成西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湟中核心区和青藏高原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创新性地开展“专家+基地”“企业+农户”“线上+线下”三位一体的综合科技服务活动,有效提升了技术服务的先进性、时效性和安全性,为湟中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提供高效载体和先进模式。(湟中区发展和改革局)

[责任编辑: 鱼昊 ]
光影青海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8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