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频道 国社@青海 本网原创 要闻 人事 廉政 政务 富媒体 光影青海
政务

西宁湟源:“小小缝纫机” 助力乡村大发展

2022-05-25 18:31:55 | 来源: 湟源县委宣传部

    “以前外出务工年前都不一定能拿到工资,现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还能照顾老人小孩,我们对生活越来越有信心了。”在甘沟村帮扶车间上班的村民杨桂英高兴地说,简单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甘沟村令人雀跃的变化......

找准症结,打破发展瓶颈

    波航乡甘沟村位于湟源县城西南6公里处,全村耕地面积3255亩,产业结构单一,全村除种植蚕豆和油菜籽外,无其他优势经济作物;村中17户养殖户规模较小,无法形成带动效应;村民受文化水平和务工技能的限制,在农闲季节,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种植、养殖和零散务工等方式,务工时间短、收入低,这些问题成为影响群众稳定增收的瓶颈,也是甘沟村“两委”在开展工作时面临的最大困难,找到问题“症结”所在,甘沟村“两委”因地制宜,精准“用药”,开始谋划“帮富车间”的启动事宜。

党建引领,加强村企联动

    2018年,在县委组织部的悉心指导和乡党委、政府的精心筹备下,甘沟村党支部构建“党建+”模式,以“送岗上门、解决就业”、巩固脱贫成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目的,大力扶持“能人返乡”,积极联系本村企业家青海波航集装袋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王永生同志,共同将村集体闲置的145㎡库房打造成支部共建、村企联动的“支部联建帮富车间”,给能人志士提供回乡创业、共话发展的土壤,实现了由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的巨大转变,用小车间撑起了乡村振兴大梦想。

借助“东风”,创新发展模式

    为了不断推进村集体经济稳健发展,借助中央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项目的政策支持,“帮富车间”通过一二期的持续建设,逐步扩大了产业规模,一二期车间共计投资了185万元,新建车间1268平米。车间采取“党支部+扶贫车间+脱贫户”的模式,优先吸纳本村建档立卡户和留守妇女劳动力,通过建立生产基地,将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为贫困群众增收就业搭建有利平台,助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青海波航集装袋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负责免费提供设备、技术指导和原材料,外接订单和产品销售工作,村生产车间主要负责招收、管理员工和完成订单,打破了农村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格局。

民生保障,壮大经济发展

    甘沟村“帮富车间”是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政策的具体实践,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为贫困群众就业增收搭建了良好平台,实现了党组织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台“唱戏”,群众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支持组织的良性互动。目前,车间配置缝纫设备36套,打包机1台,吸纳村民29人实现了稳定就业(其中建档立卡户2户2人),工资按件计算、多劳多得,每月收入从2500元到4000多元不等,年收入可达4万元。2019-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总计11万元,这种“党支部+扶贫车间+脱贫户”的模式,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挣钱、按月领取工资的愿望,将农民增收益、集体增实力、企业增效益有机统一起来,有力发挥了基层党支部的主体作用,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满意。

厘清收入,规范收益分配

    为规范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管理,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甘沟村结合实际,制定了《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方案》。截至目前,甘沟村“帮富”车间累计收益4.8万元,收益主要分为四部分进行分配:一是收益的30%用于产业发展,特别是对农民群众广泛参与、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项目优先列支,确保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二是收益的65%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修等支出。三是收益的5%用于公益事业,侧重于救助孤寡老人、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和凝聚群众的能力。为了防止资金的挪用、侵占、流失等情况出现,严格资金监管。严格执行“村财乡管”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乡政府审查监督以及县农经站的指导审计,所有资金使用前须监督委员会成员签字确认,向全村进行公示不少于7天,通过一系列措施,确保村集体经济算的准、用的好、管的严。

持续发力,助推乡村发展

    五千年文化,农耕为端;乡愁故里,均是田园情结。甘沟村“小小缝纫机”奏响了民生“幸福曲”,让群众乡愁得以安放,让村集体经济得以稳健发展,广大群众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看到了希望。征途漫漫,唯有奋斗,面对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重任,这片农村土地从未停止奋进的步伐,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走好乡村振兴的这盘大棋,知重负重、久久为功。

[责任编辑: 潘彬彬 ]
光影青海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83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