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5月27日电(卡娅梅朵 李得梅)五年砥砺前行,五年春华秋实。综合实力提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各族干部群众更感幸福,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五年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实施了一系列增进民生福祉、提高幸福指数的工程项目,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看数据,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五年来,乌兰县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强化“四种经济形态”引领,新兴产业茁壮成长,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17年的16.53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7.01亿元,年均增长9.6%。人均生产总值从2017年的4.13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10.57万元,年均增长9.7%。
乌兰县成功创建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辐射带动乡村旅游、民宿经济、酒店餐饮等关联产业蓬勃发展,累计接待游客2040.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9.7亿元,新增各类民营企业480家、市场主体2513户。
游客在“天空之镜”茶卡盐湖景区拍照。(资料图)新华社记者 赵玉和 摄
庆华煤化公司焦炉煤气综合利用、茶卡盐湖30万吨多品种食用盐加工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先后落地实施,传统产业资源利用水平有效提升。积极培育壮大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装机总容量达到620兆瓦。
坚持把“绿色”和“特色”作为主攻方向,做精做优枸杞、藜麦、饲草等高原特色种植业,稳步壮大茶卡羊、柴达木双峰驼、肉牛等高原特色有机畜牧业。目前,乌兰县枸杞种植面积2.58万亩,年产值1.3亿元以上;藜麦种植面积1967亩,年产量345吨,年产值5507万元;“茶卡羊”存栏17万只,年出栏8万只,年产值2.07亿元;共存栏柴达木双峰骆驼4200峰,组建骆驼合作社2家;柴达木肉牛规模养殖场(户)3家,专业育肥场2家,存栏柴达木肉牛(含牦牛)1.95万头,年出栏1600头,年产值1280万元。
颗粒饱满的枸杞挂在枝头。(资料图)新华网 潘彬彬 摄
一只只茶卡羊膘肥体壮。(资料图)新华网 潘彬彬 摄
藜麦地一片丰收的景象。(资料图)新华网 潘彬彬摄
观变化,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五年来,乌兰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全县地表水水质优良率100%,空气优良天数达90%以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3%。
图为乌兰县夜景。(乌兰县委宣传部供图)
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1.73万亩,封山育林28.98万亩,森林抚育9.11万亩,防沙治沙41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6.62%。希里沟镇河东村荣获“国家森林乡村”称号,乌兰县荣获“国家级卫生县城”称号。
希里沟镇村貌焕然一新。(乌兰县委宣传部供图)
到2021年底,乌兰县城镇建设共完成各类建设项目七大类、63个子项,总投资12亿元。完成12条市政道路建设,全县道路通达里程达1420公里。在全省率先实施偏远牧区光伏提水项目,公共供水普及率达90%,加大燃气进村入户推进力度,燃气普及率达85%。茶卡镇荣获“国家特色小镇”“中国最具文化价值特色小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国家卫生镇”称号。
保民生,小康路上谱写华章
五年来,乌兰县始终秉持为民情怀、推动共建共享,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56.83亿元,占总支出的87.6%。全县15个贫困村、392户贫困户、1070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收入从2017年的1.23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1.86万元。
全面落实就业援助、扶持创业、税费减免等积极就业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0%以内。城乡居民医疗、养老参保率超过98%。
图为乌兰县民族团结广场。(乌兰县委宣传部供图)
探索推行教师“县管校聘”、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动态调整等一系列举措,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乌兰县人民医院与青海省人民医院组建紧密医联体,青海省人民医院乌兰分院挂牌成立,县域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行动,乌兰县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称号。
图为乌兰县举办的“民族团结杯”安代舞大赛。(乌兰县委宣传部供图)
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乌兰县委书记蒋冬梅表示,下一步,乌兰县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着力在“四地”建设上抢得先机、赢得主动,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加快产业提质增效,推动“绿色之城、活力之区、幸福之地、平安之域”新时代多彩乌兰高质量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