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扩大生态优势 做精做强生态产业 让“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贵德,它是位于青海省东部的一座小城,取“以德为贵”、“贵之以德”义,黄河由西向东横贯境中,长达74.7千米,黄河水在贵德境内流淌出了一片“天下黄河贵德清”的神韵和气质,它是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第五批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作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一年来,贵德县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全面落实“一优两高”战略部署,恪守发展第一要务和保护第一责任,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持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将县域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有机结合,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加快建设产业“四地”,以生态提升特色农牧业、引领生态旅游业、推动绿色产业,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18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20元,同比增长7.6%,深刻诠释由“绿”向“金”转变的“贵德实践”。

    坚持系统治理,守护绿水青山

    统筹推进生态系统治理,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举措。贵德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在守好绿水青山、保证一江清水向东流中展现干流担当。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水”“土”“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分区落实“抑尘、减煤、控车、治企”综合治理措施,加大建筑施工扬尘治理力度,强力管控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巩固提升秸秆禁烧、燃煤锅炉整治成果,推进城乡清洁取暖,发展绿色交通体系,县域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达到98%。高标准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加强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积极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新增污水管网7.17公里,全省首个农村智慧污水运维中心投入运营,生活垃圾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1.5%,农村污水处理覆盖率达到56%,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100%,黄河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畜禽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14.5万亩耕地实现有机肥代替化肥全覆盖,农牧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4%。

    贵德坚持统筹做好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全面落实河湖长、林草长、路长制度,扎实开展“增绿”“净水”“护湿”工作,高效落实草畜平衡、生态修复、退耕还林、生态奖补等保护与建设政策,推进天然林及公益林保护、湿地保护与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和防沙治沙等专项工程,持续提升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能力。促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绿色空间高质量高标准有机融合。全县19河1水域责任区域实现全覆盖,全县30.5万亩天然林、46.42万亩公益林、442万亩天然草场得到有效管护。全县草地覆盖率达到62.8%,森林覆盖率14.3%,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34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72%,Ⅱ类以上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稳定保持在98%以上,绿色成为贵德高质量发展最亮丽的底色。

    用绿水青山,打造“金山银山”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必然要求,贵德县在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中不断开拓创新。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立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产业“四地”建设,围绕绿色有机农牧业、绿色清洁工业、高原文化旅游业三大特色优势产业,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现农业集约化、旅游全域化、工业集聚化、三产一体化布局,探索碳汇权交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生态产品调查监测和价值实现机制,谋划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推进“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战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施产业发展项目39个,全县规模化养殖场达到43家,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20%以上;建成高标准农田14万亩,累计培育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8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1个、全省“一村一品”示范村4个。持续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创业园区生产规模,支持水电站技术改造、增容扩容,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利用,培育扶持环保等中小微企业10家,全县低耗能、环保型工业企业达到43家。成功打造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居民人均生态产品产值占比达36.11%,绿色和有机农产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3%,生态旅游收入占服务业总产值比重达71.14%。

    立足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绿色、科技、人文、统筹”的发展理念,以乡村振兴战略引领生态、生活、生产“三生融合”。紧抓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机遇,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强化城镇建设、打造美丽乡村,城乡发展潜能逐步释放。积极推行县城“精细化”管理,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居民自治、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管理模式,对全县生活垃圾清运、生活垃圾高温热解以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实行第三方专业化运维,解决“有人建、无人管”的问题,促进管理更加高效。13条村级道路建成通行,8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4个传统村落建设项目全面完工。成功打造2个清洁乡镇和25个清洁村庄,高标准建成高原美丽乡村9个,打造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镇5个,创评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58个。

    做好机制保障,护航绿水青山

    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的要求,制定《贵德县助力生态文明高地建设 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成果行动方案(2022-2025年)》,从深化制度保障、突出综合治理、推进高质发展、提升生活品质、深化文化内涵五个方面“举旗定向”,把牢发展方向。成立以党政负责人挂帅,全县7各乡镇、24个部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自上而下压实工作责任,拧紧责任链条。制定“两山”创新项目化管理体系,完善两山转化成果巩固工作考核指标,以政府主导、部门发力、乡镇配合的方式,统筹推进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融合的产业发展、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等项目建设,实现系统保护“一盘棋”,绿色发展“一张图”,凝心聚力“一股绳”。

    贵德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高质量编制《贵德县“十四五”规划》《贵德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青海省贵德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2019-2025)》等规划,构建开放的人才引进机制,充分利用既有环境优势特点,深化省内外先进科技的引进及合作,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大深圳研究生院、中国地质大学、青海环境科学设计院等科研机构和大学建立合作,构建“产”“学”“研”一体发展模式。制定《贵德县县级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管三必须”制度,推动各领域、各部门,相互支撑、形成合力。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相关规定,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生态补偿、污染源监管、环境信息100%公开等长效机制,为“两山”转化提供坚强制度体系保障。

    贵德将持续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机制路径,完善生态价值核算评估应用机制,致力建设更加完善的生态制度、更加稳定的生态环境、更加绿色的生态经济、更加安全的生态空间、更加优质的生态产品和更加丰富的生态文化,让贵德这座“高原小江南”“梨都之乡”继续厚植绿水青山的生态颜值,提升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在人与自然能动、融合、共生中做“两山”理论的忠实践行者。

 
拉德滩上羊舍里的“致富经”
党代表风采 | 心系社区 为民代言——记林荫社区党支部书记 杨原
疫情防控,我们在行动!
贵德县委常委、统战部长文昌太深入联乡检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奋进时代勇担当 守正创新续华章——常牧镇团委召开2022年工作例会
贵德县政协组织省州县三级政协委员开展公益林植树活动
州创建办验收组到贵德县开展第一批州级社区“石榴籽家园”验收工作
贵德县关工委开展重大疾病救助青少年活动
真抓实干,掀起春季义务植树新高潮
贵德县2022年元宵节活动精彩纷呈
奋进新河西 再创新辉煌——河西镇民族团结一家亲“迎新春”文艺汇演圆满举办
收心归位拉满弦 凝心聚力谋新篇
贵德常牧镇召开集体约谈会
贵德县委政法委开展新春慰问老干部活动
贵德:殷殷关怀暖人心 党的关怀送进门
贵德县医疗保障局举办《青海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实施办法》培训会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742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