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频道 国社@青海 本网原创 要闻 人事 廉政 政务 富媒体 光影青海
新闻

青海:探索生态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径

2022-09-01 20:23:03 |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西宁9月1日电(鱼昊)初秋时节,素有“高原蓝宝石”之称的青海湖清澈湛蓝,阳光照在湖面上反射出点点粼光。望向远处,水天一色,湖面与天空仿佛连在一起。

青海湖景色。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第一次去青海湖,比我想象中还要美,它太迷人了,‘高原蓝宝石’名不虚传!”说起今年7月在青海旅游的故事,来自南京市的摄影爱好者熊海英点开相机中的照片反复欣赏。“无论从什么角度拍,青海湖景色都很美!”熊海英说。

  像熊海英一样,去过青海湖的游客纷纷赞叹它的颜值。但很多游客不知道的是,受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青海湖曾出现严重的生态退化:生物资源减少、周边草地沙化退化、湖水水位下降、水体面积缩小……

  设立自然保护区、实施封湖育鱼、将青海湖保护纳入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近年来,青海省多措并举保护青海湖,青海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如今,“蝶变”后的青海湖,向世人展示大自然的美。正在创建中的青海湖国家公园,形成了特有的“草—河—湖—鱼—鸟”共生生态链,极具代表性。

游客在茶卡盐湖“天空之镜”景区乘坐快艇游玩。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和青海湖一样,被誉为“天空之镜”的茶卡盐湖,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阳光下的茶卡盐湖,在蓝天白云映衬下宛如仙境。茶卡盐湖景区旁的村庄借机发展旅游业,家家户户吃上了旅游饭。

  今年7月,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巴音村的家庭旅馆陆续开业了。打扫庭院、收拾客房、清洗床单,忙碌的同时,村民申德屏不忘打理自家花园里的花花草草。“把花园装扮得漂亮一些,不仅能吸引游客,自己看着也高兴。”申德屏说。

  为提升游客体验,帮助群众增收,巴音村联合多方力量举办烹饪、民宿等各类培训班。村里的变化不仅体现在村容村貌上,更体现在大伙儿的精神风貌上。“谁家要是卫生差一点,开会都不好意思发言!”申德屏告诉记者,村民们你追我赶又互帮互助,邻里关系也比以前更亲密了。

唐卡画师勾勒优美线条。新华网发(张海麟 摄)

  同样通过文化旅游增收致富的,还有家住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隆务镇的夏吾角。夏吾角是热贡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从事热贡艺术中唐卡和雕塑的创作。他所在的隆务镇吾屯村,是热贡艺术的核心区,全村有90%以上的农户从事热贡艺术品的加工制作,基本上是“家家有画室,人人是画师”。“我们这里的画苑每年签约手艺人400余名,每年能增收5万元至10万元。”夏吾角说。

  随着同仁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唐卡画苑经营范围也与时俱进,从以前单一的唐卡制作发展到旅游纪念品、文创产品、民族工艺品加工等多个项目。通过产业转型发展打通产业链条,打造多元化、多功能、综合性的文化集群,使热贡文化品牌知名度持续提高,有效促进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手工艺人单永武创作青绣文创产品。新华网 鱼昊 摄

  “青海历史悠久,是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地。千百年来,各民族往来迁徙、传承文化、创造历史,丝绸之路薪火相传、商旅不断,地脉、人脉、文脉紧密相连。如今,青海各族人民和睦相处,水乳交融,用勤劳的双手书写着青海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新篇章。”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常红安表示,为积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提升“大美青海”品牌国际影响力,青海以绿色生态入手,向全世界人民展示青海生态发展建设新成果,大力推进生态旅游发展。

第21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参赛选手在察尔汗盐湖边骑行。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近年来,青海瞄准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目标,推出精品线路200条,7条入选全国“十大黄河旅游带”精品线路,最美湖泊、最美花海成为热门打卡地。藏毯、唐卡、青绣等民族传统文化产品远销海内外,国际冰壶精英赛、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中华水塔”国际越野行走世界杯赛等国际品牌赛事享誉全球,连续21年举办的环湖赛,每年带动10万游客来青海湖骑行,青海已经成为世人向往的“诗与远方”。(完)

[责任编辑: 潘彬彬 ]
光影青海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967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