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频道 国社@青海 本网原创 要闻 人事 廉政 政务 富媒体 光影青海
政务

西宁城西:感恩奋进 砥砺前行 打造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城市窗口”

2022-09-08 18:07:22
责任编辑:丁学良 |  作者:西宣

        本网综合消息: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城区品质彰显新气质、民生福祉达到新高度……回首十年征程,砥砺奋进、步履铿锵、成绩斐然。

        过去十年,是城西区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城西区团结带领全区上下紧扣做优品质、做强品牌、做高品位的主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和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以现代服务业立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谱写了城西区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

        这十年,经济发展成绩斐然,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城西区始终牢记发展第一要务,聚焦建设全省现代服务业高地,主动融入省市发展大局谋思路、抢机遇、抓项目,一年接着一年干,各项指标保持稳中有进态势,经济总量始终位列全市首位,在全省率先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地区生产总值由135.26亿元跃升至404.9亿元,年均增长11.8%,超额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成为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唯一超400亿元的区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5.8亿元增加到14.8亿元,年均增长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73.9亿元增加至169.5亿元,占全市总额的27.1%,年均增长9.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大关,年均增长9.3%。

        这十年,产业结构更趋优化,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城西区始终坚持发展现代服务业、壮大新兴业态、培育未来产业一体推进、“多轮驱动”,率先在全市建成三产服务中心,制定出台“四大集聚区”建设各项配套措施,京东科技、重庆大龙网等平台企业落户西区,区域性总部达145家,实现年营业额170亿元。商务楼宇53栋,年营业收入超30亿元。全省半数以上金融机构集聚西区,现代金融占比达24.6%。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现代金融和现代商贸集聚效应日益彰显,市场主体突破4万户,第三产业总量位居全省区县首位,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以力盟为核心的城市中心商圈更趋成熟,以唐道637、新华联、万达、大象城等为核心的海湖商圈逐渐成型,城西区已然成为全省最现代、最时尚、最宜居的活力中心。

        这十年,生态建设硕果累累,城区品质彰显新气质。城西区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聚力绿色发展,全面完成两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扎实开展“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建设行动,全面推进花园城区建设,大南山绿化造林3.2万亩,森林抚育面积30万亩,森林覆盖率居全省前列。实施火烧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生态绿谷”建设成效明显,昔日垃圾沟变身城市后花园。率先启动“生态互联网+”试点工作,建立网格化大气环境监管体系,空气质量优良率始终位居全市前列。率先建立“1+8+N”河流管理机制,推行“河湖长制+检察长”联动机制,河长制经验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围绕最佳居住环境建设,先后完成158个小区基础设施改造、3.6万套老旧住宅容颜提升、7个新村建设,实现了城区风貌与居民生活的同步提升。无废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实施全市首个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建设,34条道路实现雨污分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通过国家验收。凤凰山路拉伸东西联系快速通道,北气象巷、口福街退市还路,城区道路更加便捷畅通。主次干道推行机械化清扫、全城清洗作业模式。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城区人居环境更加优美整洁,幸福品质之城魅力愈发彰显。

        这十年,改革创新多点突破,发展活力呈现新势头。城西区始终把改革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一招,730项承接上级改革任务和240项区级自主创新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推进,成立全省首个政务服务流动工作站,工作日全时段“不断岗”、周六上午“不打烊”政务服务模式得到全市推广。机构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任务圆满完成。集团化办学、城管体制改革、医联体改革、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等走在全省前列。城市基层党建“微综合体”项目试点、“警城联勤”“穿警服的社区副书记”模式为全市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西区经验。打造全省首家地区“文化联盟”,产业融合化走出新路径。依托“青洽会”“城洽会”等载体平台,全力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率先建成全省首个楼宇信息平台,首创政企联合招商模式,成立政企联合招商分中心,先后引进项目77个,实现省外到位资金300亿元。与武汉江汉等城区建立友好合作交流机制,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这十年,社会事业亮点纷呈,民生福祉达到新高度。城西区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累计投入55.54亿元,实施226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每年民生支出均占财政总支出的80%以上。在全省率先建成绿色产业孵化服务中心等一批创业就业服务基地,就业创业连续十年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率先出台精准帮扶十二条措施,兜底发放各类补助、救助金1.16亿元。率先组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医联体,全力推进“3+1+N”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设提升公立医疗卫生机构11家,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8%提升到33.83%,被国家卫健委授予“全国优秀健康促进区”荣誉称号。新改(扩)建小学、幼儿园15所,大班额比例从68%降至2%。组建全市首个学前教育联盟,普惠园增至37所,先后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称号。建成全省首个虚拟养老院,148个爱老幸福食堂、农村互助幸福院等惠及4.6万名老年群众。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五峰书院成为西区文化品牌。体育公园建成投用,社区(村)体育健身器材实现全覆盖,率先在全市建成“15分钟幸福生活圈”“10分钟健身圈”。先后成功举办环湖赛、特色美食节、夏都梦想季、FIRST电影节等各类大型赛事及群众文化活动近4000余场,接待旅游人数达4515.3万人次,累计旅游收入达578.9亿元。

        这十年,社会治理精细高效,共治共享再创新模式。城西区始终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在街道成立人大工作委员会,建立“委员驿站”,人大、政协职能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文明建设,在全省率先打造“石榴籽家园”,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工、青、妇、残联等群团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实施雪亮工程和智慧西区建设,率先实现城区治安电子监控全覆盖。全省率先建成区级反电信诈骗中心,防范电信诈骗专业化水平全面提升。成立全市首家医患纠纷调处中心、信访调解委员会,成功化解信访积案36件。圆满完成中央扫黑除恶督导整改工作,社会安全状况及专项斗争群众满意度位居全市前列。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三级平台,实现政府机关、街镇、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七五”普法终期验收考评全市最优,荣获全省普法先进区称号。率先在全省组建退役军人创业孵化专区、军嫂社区、志愿服务队,连续四年被评为双拥模范城区。餐饮服务单位分类定级挂牌公示实现全覆盖,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更有保障。建立健全安全监管体系,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完成安定和谐的社会局面更加稳固。

        这十年,党的建设坚强有力,政治生态呈现新气象。城西区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领袖思想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总钥匙”“指南针”,突出与时俱进、注重学以致用,一以贯之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思想理论武装更加深入,强化了“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认真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注重在急难险重工作中选任干部,占比达新提任干部的47%。率先开展城市基层党建“微综合体”项目试点工作,“支部建在小区”经验在全市得到推广。扎实推进三基建设和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实施区域化“五级联动”党建联盟,创建商圈党建、楼宇党建品牌,建成各级党建综合服务中心(站)74个。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履行“两个责任”,深入开展作风建设专项整治,率先在全市探索开展纪委监督同级党委及其成员的工作,打造领导干部廉政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同级监督迈出坚实步伐,圆满完成监察体制改革任务。构建起“1+2+3+3N”的监督执纪执法一体化模式,培育“清廉西区”文化品牌,完成十四届区委任期内巡察全覆盖,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系建设,营造了西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再次吹响了奋进新时代的进军号角,城西区将深入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感恩奋进、拼搏赶超,挺立潮头、实干担当,在实现建设“六个现代化新青海”奋斗征程中书写西区新担当、作出西区新贡献。

来源: 城西区委宣传部
光影青海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987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