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频道 国社@青海 本网原创 要闻 人事 廉政 政务 富媒体 光影青海
新闻

西宁这十年·湟中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湟中

2022-09-29 18:24:15 | 来源: 新华网

    时属九月,大地金黄,丰收本色尽显。

    一组数据勾勒出十年来西宁市湟中区巨大变化:十年来,湟中区累计完成人工造林7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2.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增长93.7%,年均增长6.8%,湟中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十年来,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7.16万亩,耕地保有量稳定在85.48万亩,十年来,累计接待游客5290万人次,创造文化旅游收入143.39亿元。

    数字的对比,看似简单,背后殊为不易。

    在9月29日举办的“西宁这十年”县区专场新闻发布会上,湟中区委副书记、区长郭健就十年来湟中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从生态保护、改善民生、转型升级、统筹发展、区域治理五个方面介绍相关情况,湟中区在宜居宜业宜游新湟中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湟中区上五庄镇包勒村的梯田风景如画,绿意盎然。新华网发(宋忠勇 摄)

    致力于生态保护,南部生态安全屏障不断筑牢

    湟中区是西宁南部生态屏障,扎实做好生态保护工作举足轻重。十年来,湟中区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累计完成人工造林7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2.5%,较2012年提高8.5个百分点。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完成“煤改气”547蒸吨,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湟中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6天,占全年总天数的93.4%,比2012年增加105天。累计整治河道23.2公里,湟水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如今的湟中,一幅山川秀美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非遗进校园》。新华网发(王天皎摄)

    致力于改善民生,群众获得感更加真切实在

    湟中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每年将75%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建设,深入实施民生实事工程,发展红利更多转化为民生福祉,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增长93.7%,年均增长6.8%,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湟中区156个贫困村退出,8980户、2870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期退出了贫困县序列。全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05%,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33%,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3%。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组织创新奖,脱贫攻坚“湟中路径”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以“三乡工程”为引领,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着力在壮大乡村产业、开展乡村建设、加强乡村治理上下功夫。近两年,湟中区建立16个农稷公司,实施食用菌产业园、生态奶牛养殖基地、牛羊屠宰生产线、马铃薯精深加工生产线、生态旅游、特种养殖等产业项目,打造“一乡一品”特色产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不断托起群众的“幸福梦”。

湟中区李家山镇食用菌种植示范园内,工人们正在采摘香菇。湟中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致力于转型升级,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坚实

    十年来,湟中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人均翻了一番,2021年经济总量跨上200亿元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4亿元大关,经济发展总体平稳健康。十年来,湟中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7.16万亩,耕地保有量稳定在85.48万亩,粮食产量连续10年丰产丰收。打造千亩露地蔬菜生产基地11个,产量占全市地产蔬菜的42%。优质饲草种植面积达25万亩,新建改建养殖基地133家。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1462万亩,打造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98%。2021年,农牧业总产值达48.3亿元,是2012年的1.14倍。

    湟中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同时坐拥全国5A级景区塔尔寺。十年来,湟中区建成市级乡村旅游示范带4条,建立星级乡村接待点27个。打造3A级以上景区10个,总数位居全省各县区首位。成功创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累计接待游客5290万人次,创造文化旅游收入143.39亿元。文旅产业呈现“井喷发展”之态,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14%。

俯瞰湟中城区。新华网发(魏廷祥摄)

    致力于统筹发展,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2019,完成撤县设区,这是湟中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开启了湟中发展新篇章。

    十年来,湟中区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26.43%提升至50%。建成保障性住房1.37万套,改造棚户区18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520套,主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95.7%、96.6%。外环内网道路骨架基本拉开,新建改扩建县乡道路625公里,“两通”目标全面实现,被评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十年来湟中区乡村面貌发生蝶变,建成美丽城镇6个、高原美丽乡村283个,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1.02万户,75%的行政村“旧貌换新颜”。农村污水收集、垃圾处理设施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转变,铺设污水管网97公里,建成污水处理站1个,垃圾填埋场3个,垃圾中转站95个,城乡垃圾处置率达95%以上,380个行政村环卫设施实现全覆盖,108个村遴选为省市清洁村庄,李家山镇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卫生乡镇,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留住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乡愁。

《便民连着你我他》。新华网发(李崇轩摄)

    致力于区域治理,服务发展能力和水平日益提升

    十年来,湟中区先后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单位632个,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完成各项改革任务160项,用改革的办法破解了一批发展难题。全区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全面完成,理顺部门权责3762项。“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取消、承接、下放行政审批事项48项,审批事项网上办理率达87%,252项事项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管理,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3个工作日,群众办事基本实现了“只进一扇门”。重点改革蹄疾步稳,农业农村、教育卫生等领域改革扎实推进。

    湟中区坚持依法治理,全面总结地方治理经验,深化治理规律认识,创新治理方法,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一村一警”治理新模式实现全覆盖,治安案件发生率下降26.6%。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持续完善综合应急体系,全区社会大局和谐有序,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十年来未发生过重大事故。

    郭健表示,这十年,湟中区推动绿色发展再攀新高度、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城乡融合展现新格局、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地方治理取得新成效、社会文明得到新提高,聚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城区,全力开创湟中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责任编辑: 马洪婷 ]
光影青海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42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