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频道 国社@青海 本网原创 要闻 人事 廉政 政务 富媒体 光影青海
新闻

西宁这十年·城西丨走出以现代服务业立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2-09-29 18:24:15 | 来源: 新华网

  9月29日,“西宁这十年”县区专场新闻发布会在西宁市召开,城西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袁文就十年来西宁市城西区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生态建设、改革创新、社会事业、社会治理六个方面介绍相关情况。

远眺西宁市城西区。新华网发 (郭勇良 摄)

  经济发展成绩斐然,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

  城西区始终牢记发展第一要务,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建设全省现代服务业高地,主动融入省市发展大局谋思路、抢机遇、抓项目,一年接着一年干,各项指标保持稳中有进态势,经济总量始终位列全市首位。地区生产总值由135.26亿元跃升至404.9亿元,年均增长11.8%,超额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成为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唯一超400亿元的区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5.8亿元增加到14.8亿元,年均增长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73.9亿元增加至169.5亿元,占全市总额的27.1%,年均增长9.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大关,年均增长9.3%。

(资料照片)市民在西宁市海湖新区几何书店内阅读。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产业结构更趋优化,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

  城西区始终坚持发展现代服务业、壮大新兴业态、培育未来产业一体推进、“多轮驱动”,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率先在全市建成三产服务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制定出台“四大集聚区”建设各项配套措施和支持、引导总部经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京东科技、重庆大龙网等平台企业和大唐能源、上海申能等能源企业落户西区,区域性总部达145家,实现年营业额170亿元。建成商务楼宇53栋,年营业收入超30亿元。全省半数以上金融机构集聚西区,现代金融占比达24.6%。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现代金融和现代商贸集聚效应日益彰显,市场主体突破4万户,第三产业总量位居全省区县首位,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以力盟为核心的城市中心商圈更趋成熟,以唐道637、新华联、万达、大象城等为核心的海湖商圈逐渐成型,唐道637、力盟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城西区已然成为全省最现代、最时尚、最宜居的活力中心。

西宁市海湖新区通海桥。新华网 潘彬彬 摄

  生态建设硕果累累,城区品质彰显新气质

  城西区扎实开展“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建设行动,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治理,全面开展花园城区建设,大南山绿化造林3.2万亩,森林抚育面积30万亩,森林覆盖率居全省前列。实施火烧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生态绿谷”建设成效明显,昔日垃圾沟变身城市后花园。率先启动“生态互联网+”试点工作,建立网格化大气环境监管体系,空气质量优良率始终位居全市前列。率先建立“1+8+N”河流管理机制,推行“河湖长制+检察长”联动机制,河长制经验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围绕最佳居住环境建设,先后完成158个小区基础设施改造、3.6万套老旧住宅容颜提升、7个新村建设,实现了城区风貌与居民生活的同步提升。无废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建成全市首个生活垃圾分拣中心,34条道路实现雨污分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通过国家验收。凤凰山路拉伸东西联系快速通道,北气象巷、口福街退市还路,城区道路更加便捷畅通。主次干道推行机械化清扫、全城清洗作业模式。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城乡人居环境更加优美整洁,幸福品质之城魅力愈发彰显。

 西宁市海湖新区。新华网发(黄宁 摄)

  改革创新多点突破,发展活力呈现新势头

  城西区始终把改革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一招,730项承接上级改革任务和240项区级自主创新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推进,成立全省首个政务服务流动工作站,工作日中午“不断岗”、周六日上午“不打烊”政务服务模式得到全市推广。机构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任务圆满完成。集团化办学、城管体制改革、医联体改革、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改革等走在全省前列。城市基层党建“微综合体”项目试点、“警城联勤”“穿警服的社区副书记”模式为全市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西区经验。打造全省首家地区“文化联盟”,产业融合化走出新路径。依托“青洽会”“城洽会”等载体平台,全力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率先建成全省首个楼宇信息平台,首创政企联合招商模式,成立政企联合招商分中心,先后引进项目77个,实现省外到位资金300亿元。与武汉江汉等城区建立友好合作交流机制,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资料照片)西宁市城西区虎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在整理辖区居民健康档案。新华社记者 张子琪摄

  社会事业亮点纷呈,民生福祉达到新高度

  城西区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累计投入55.54亿元,实施226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每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0%以上。在全省率先建成绿色产业孵化服务中心等一批创业就业服务基地,就业创业连续十年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率先出台精准帮扶十二条措施,兜底发放各类补助、救助金1.16亿元。率先组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医联体,全力推进“3+1+N”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设提升公立医疗卫生机构11家,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8%提升到33.83%,被国家卫健委授予“全国优秀健康促进区”荣誉称号。新改(扩)建小学、幼儿园15所,大班额比例从68%降至2%。组建全市首个学前教育联盟,普惠园增至37所,先后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称号。建成全省首个虚拟养老院,2个镇办级养老中心、33个日间照料中心、10个农村互助幸福院、148个爱老幸福食堂、1000张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构成的综合养老体系惠及4.6万名老年群众。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五峰书院成为西区文化品牌。体育公园建成投用,社区(村)体育健身器材实现全覆盖,率先在全市建成“15分钟幸福生活圈”“10分钟健身圈”。先后成功举办环湖赛、特色美食节、夏都梦想季、FIRST电影节等各类大型赛事及群众文化活动4000余场,接待旅游人数达4515.3万人次,累计旅游收入达578.9亿元。

(资料照片)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古城台街道学院巷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工作人员在和老人聊天。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社会治理精细高效,共治共享再创新模式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文明建设,在全省率先打造“石榴籽家园”,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实施雪亮工程和智慧西区建设,率先实现城区治安电子监控全覆盖。全省率先建成区级反电信诈骗中心,防范电信诈骗专业化水平全面提升。成立全市首家医患纠纷调处中心、信访调解委员会,成功化解信访积案36件。圆满完成中央扫黑除恶督导整改工作,社会安全状况及专项斗争群众满意度位居全市前列。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三级平台,实现政府机关、街镇、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七五”普法终期验收考评全市最优,荣获全省普法先进区称号。率先在全省组建退役军人创业孵化专区、军嫂社区、志愿服务队,连续四年被评为双拥模范城区。餐饮服务单位分类定级挂牌公示实现全覆盖,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更有保障。建立健全安全监管体系,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安定和谐的社会局面更加稳固。

[责任编辑: 鱼昊 ]
光影青海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4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