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11/ 24 21:47:28
来源:海南报

乡村振兴看青海丨青海海南:土地流转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字体:

  初冬时节,寒意浓浓,而在贵德县河西镇加洛苏合村的百蔬园温室大棚里却暖意浓浓。上万株各式品种的辣椒郁郁葱葱,星星点点的白花散落在绿油油的叶片上,预示着这一茬辣椒会大获丰收。

  一大早,刚忙完家务活的加洛苏合村村民马连胜,急忙招呼上亲朋好友,一行人结伴到百蔬园温室大棚,听镇上的“红马甲”宣讲队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这几年村里在党的好政策下,人人有事干、人人有钱赚。” 马连胜说,百蔬园现在也加入了镇党委成立的“红色产业联盟”,与其他合作社一道抱团取暖,带领村民实现共同富裕。

  河西镇地处贵德县西南部,是海南州最大的集镇,全镇辖29个行政村,耕地辽阔、水质土壤优良,这为当地发展特色种植业提供了极佳的条件。

  这些年,河西镇各村通过土地流转、二次务工等方式,发展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产业,依靠现代农产业2021年全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29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13万元。

  在此基础上,河西镇还围绕乡村振兴发展目标,着力打造“一村一策”“一村一品”,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品牌化、精品化、智慧化发展。

  “唤醒”土地资源,打造乡村发展新引擎

  河西镇木干村村民赵永刚曾长期经营家庭榨油作坊,经过几年的发展,赵永刚成立了贵德县永发种植专业合作社,还有5户村民加入合作社,并注册了“贵永兴”产品商标,成了名副其实的创业致富能手。

  这几年,赵永刚的永发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13.3公顷,除了自己种植油菜,与147户村民签订收购合同,每年收购油菜籽80万公斤,胡麻20万公斤,并为19户脱贫户提供岗位,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尤其在政府组织下,赵永刚先后参加了省内外各种展销会,这为他积攒了不少“人脉”。

  “我们在江苏南通的直营店,每月有2200公斤的销量。前些天,刚发完甘肃的一单1250公斤订单。”言语中,赵永刚对合作社的业绩非常满意。

  致富的喜悦同样在河西镇其他乡村蔓延。

  走在团结村,美丽乡村景象扑面而来。呼吸着新鲜空气,欣赏着自然美景,每逢夏天很多人都喜欢来到团结村这个“后花园” 来度假。

  团结村自2012年引进青海三兄弟生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以来,逐渐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公司流转土地2380亩,建成了美地花田、玫瑰花园、乡村酒店、露宿营地、特色餐饮等基础设施完备的综合性休闲观光生态旅游区,同时对山水景观、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提升。

  十年间,硬是把一个小村庄打造成了 3A 级景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殊荣也接踵而来。2022年,村里利用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升级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和景区设施。

  在一处翻建中的民宿前,正在现场办公的团结村党支部书记羊壮太说:“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以及民宿农家院改建修建项目,项目预计在明年五一前后开始运营,村委会与农户按比例分红,在带动农户增收的同时,还可以壮大村集体经济。”

  从舶来果蔬品种到自产清油,再到“花田经济”,河西镇在“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理念的带动下全力打造地方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基地建设、产业链条延伸等方式,为乡村振兴拓宽了致富路。

  红色产业联盟 推动振兴发展

  针对辖区企业(合作社)产销模式单一、独立自主发展、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等问题,河西镇联合辖区内企业(合作社)39家打造“红色产业联盟”,形成蔬菜种植、特色果品、生态养殖、农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制种基地六大特色产业,打造“红色产业联盟”党建品牌。

  仅2022年,“红色产业联盟”共流转土地2.5万亩,占全镇土地的82.8%,每年支付土地流转费1400万元,支付劳务工资1700万元。

  青海百蔬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加洛苏合村土地80公顷,建有500多个温室大棚,土地流转费和产业分红每年达90万元,吸纳本村16个村民为公司固定员工,提供临时就业岗位200多个。

  发展温室大棚,不仅盘活了闲置的土地,也让群众有了固定的土地流转资金,给他们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在公司务工的村民每月收入3000元至6000元,人均年增收达2万余元,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这让加洛苏合村的富余劳动力实现了月月有钱挣、年年有分红拿。

  张桂莲把自家的土地流转出去之后,在家门口的温棚里已经工作了4个年头了,她高兴地说:“温棚里上班80元一天,剪枝、嫁接、施肥,基本上一年四季都有活干。”

  同样,温泉村充分利用独特的地热温泉资源,采取对外承包的方式,年村集体经济收益可达22万元。去年以来,在村级党组织的引领下,实行自主经营发展模式,月均收益达2万余元,实现了“资源增值、管理规范、群众受益”的良好效果。

  像百蔬园农业一样的企业,还有自主经营的合作社在河西镇有78家,“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已成为河西镇振兴乡村经济的“点睛之笔”。

  就是前几天,“红色产业联盟”刚结束一次联席会议,共有35家企业、合作社加入联盟会议。“贵永兴”企业的赵永刚在其中,通过此次会议,他对未来发展充满希望。

  “产业联盟紧密联系企业和农户,对于我们来说加入产业联盟是一个新机遇,不仅能抱团取暖,还能跨界整合资源。”赵永刚说。

  河西镇党委副书记王廷彬介绍,截至目前,河西镇共登记养殖业合作社56家,农业种植业合作社91家、家庭牧场37家、规模化养殖场9家、企业16家,累计流转土地1.98万亩,群众年增收每亩平均450元。

  春华秋实终有成,产业兴旺最终要落笔美丽乡村。河西镇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优化产业结构,打造河西特色支撑产业,努力走出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生态好的新路子,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增加群众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引擎”。

  采访感言

  贵德县河西镇通过土地流转、二次务工等方式,围绕乡村振兴发展目标,着力打造“一村一策”“一村一品”,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产业,群众致富路越走越宽,日子越来越美。

  贵德县河西镇依靠土地流转让农民增收的案例,是海南州在推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产业分布图”的一角。

  各地农村牧区充分结合各自实际,大力培育村集体、特色种养殖和乡村旅游等产业助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这其中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各级干部参与、群众思想解放无不起着重要的作用。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基层党建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责任上肩、措施到位、工作提质,跑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联点单位、驻村工作队党员干部真抓实干、脚踏实地,扎根乡村、心系乡村,深入田间地头倾听民声,把“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工作落到实处。

  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解放思想、主动作为,立足资源优势,聚焦产业重点,集思广益,商讨发展工作方案,研究具体工作措施,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方向、有目标、有举措。

  乡村振兴之路犹如和煦的春风,催生海南大地活力。在农村牧区,产业兴旺、群众幸福、团结和睦的一幅幅场景随处可见,乡间沃野焕发勃勃生机。眼下,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一起,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记者 肖玉珍 才让本)

【纠错】 【责任编辑:马洪婷 】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157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