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12/ 07 11:01:59
来源:海南报

乡村振兴看青海丨青海海南:擘画美丽乡村新蓝图

字体:

  村居亮丽多彩,道路四通八达,产业生机盎然……行走在海南大地,天蓝、地绿、水清、景美、业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呈现,迈出乡村振兴的铿锵足音,乡村振兴海南样板渐行渐近。

  近年来,海南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推动乡村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让农牧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牧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加速跑”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

  海南州紧紧抓住脱贫产业这个“牛鼻子”,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做到建管并重,探索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动脱贫产业与乡村产业振兴有效衔接。

  格什格村距离同德县城一百多公里,一些区域有着优质的自然草场和地下泉水资源,为发展生态养殖提供了优越条件。

  看准这一优势的村党支部书记才旦便带领村“两委”班子在2012年成立了格什格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村民们纷纷将自家的草场和牦牛入股了合作社,不仅解放了劳动力,每年还有分红。

  据才旦介绍,合作社的成立,提高了村集体后续产业的发展后劲,使格什格村合作经济组织有限的草场资源和牲畜暖棚等资产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实现效益最大化。“没想到我们的牦牛还能被划入有机(良种)牦牛繁育示范园区,高效的养殖技术改变传统的畜牧方式,引进良种牦牛做提纯复壮,既提高了牦牛产量也增加了社员们的收入。”看到合作社带来的这些变化,才旦高兴地说。

  看到合作社美好的发展前景,才旦和村“两委”班子决定成立马鹿养殖厂,与良种牦牛繁育等产业融为一体,互惠互补。

  才旦说,马鹿养殖厂的成立使格什格村的良种牦牛、鹿产品等特色畜产品得到充分深入挖掘开发,增加附加值,推动村级集体产业向特色化、多元化迈进。

  在两大产业的带动下,格什格村2019年、2020年分别实现盈利达94.3万元和115万元,连续两年实现向社员分红209.3万元。目前,合作社共有牦牛1100多头,马鹿230多头,2022年分红134万元。

  现如今,在才旦的带领下,格什格村实现了由传统的数量型畜牧业向效益型畜牧业转型,畜牧业生产良性循环,有效遏制草地退化,走出了一条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

  一头牦牛拉动一个产业,围绕“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这一目标,同德县加快培育和发展牦牛、藏羊、饲草优势产业,生态畜牧业发展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融合升级发展、生态绿色发展阶段。

  抱团发展激活村集体经济春水

  兴海县河卡镇幸福村位于河卡山南部16公里处,平均海拔3250米,全村总户数385户,总人数1667人。

  近年来,幸福村充分挖掘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促进传统农牧产业转型升级,采取“抱团”发展,联动提升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助力强村富民。

  尤其是在致富能手李成全的带领下,幸福村以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带动二三产业合作社发展,实现产业发展多元化。

  河卡镇耕地资源丰富,且雨水充沛、日照充足,种植业和养殖业都在当地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这让从事多年农耕劳作的李成全注意到,挖掘特色产业,开办专业合作社是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大良好机遇。

  于是,李成全动员身边的群众跟自己一起开办合作社。

  在李全成的努力下,2014年8月,兴海县富翔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合作社利用当地优质的油菜籽原料生产纯菜籽油,在市场上以优良的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高度评价。

  为了带动村民都过上好日子,李成全为村里的20余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而作为合作社理事长的李成全也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致富能手。

  村集体合作社通过重组改建,整合各类生产资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行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种养植一体,目前运营良好,多元化产业齐头并进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框架已初步形成。

  红色农机奏响乡村振兴“丰收曲”

  蓝天白云下,一辆辆收割机在麦田中欢快地驰骋,交织出一片丰收的希望。

  仁青东主正穿梭在麦田间,忙着查看收割机的运作是否一切正常。作为农机服务队的负责人,每年播种和秋收时节,是他最忙的时刻。

  自贵德县常牧镇成立红兴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以来,仁青东主便联合党支部开启了助农兴农之路。

  目前,农机作业面积达89.11公顷,服务农牧户484户,释放劳动力1884人,为农牧户节省成本近2.67万元,有效解决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

  仁青东主知道,对村里有的困难群众来说,每年播种以及收割是一件很头疼的事。

  为帮助缺乏劳动力、家庭困难的群体,仁青东主动员党支部牵头成立了“红兴”志愿服务队,建立“一名党员和一名农机能手联系帮带一户困难群众”的“2+1”帮扶对子,通过结对帮扶,开展代收服务,确保不误农时,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如今,红兴农机服务队活跃在广袤的田野上,高科技农用机械成为了春耕秋收作业的好帮手,也使广大群众从“体力活”干起了“技术活”,让他们在实践中享受到了产业振兴带来的成果。

  党建引领乡村产业蓬勃兴旺

  贵德县河西镇团结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蝶变成了全国乡村振兴重点村,而这种蝶变的背后,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羊壮太的努力。

  自2009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以来,羊壮太带头建强党组织,改善干群关系,凝心聚力创产业,让团结村唱响了农业强村、产业富村的乡村振兴之曲。

  长期以来,羊壮太不断思索乡村发展新办法,2013年,协调引进青海三兄弟生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以“企业+基地+农户”为发展模式,先后建成含美地花田休闲观光园区、欧洲玫瑰花园、乡村酒店、等基础设施完备的综合性休闲观光生态旅游区。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团结村形成了集特色餐饮、乡村民宿、观光游览、民俗文化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链。2020年,团结村入选“青海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2021年,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群众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近年来,羊壮太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落实惠民政策,拓宽致富渠道,积极推行党建+乡村旅游“1331”工作模式,通过政府支持、企业投资、群众自筹的方式,引导群众做乡村旅游产业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

  如今,羊壮太努力带领团结村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团结村已经取得了“生态优、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成效。

  对团结村未来的发展,羊壮太胸有成竹地说:“我们将擦亮团结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金字招牌,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而努力奋斗。”

  圣洁海南,乡村正兴;不忘初心,未来可期。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海南州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凝聚磅礴力量,激荡发展豪情,锚定目标、真抓实干,全面推进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采访手记

  行走在海南大地,一路绿水青山,一路变化,一路惊喜。

  还是那块地,如今却不再贫瘠;还是那些老房,却换了新颜;还是那些村民,却有了新的身份,在家门口当起“上班族”……在“变”与“不变”的辩证中,海南州重构产业发展新格局,种下了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带着资金的龙头产业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来了,外出务工的村民也回来了…… 在“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换中,海南州实现了从乡村美到底蕴浓,从产业兴到腰包鼓,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反映了各族群众对建设美丽家园、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在海南州,我们看见了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也窥见了乡村振兴的密码。

  如今的海南大地,正因地制宜、铆足干劲,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生态宜居乡村,促进农民增收。从零星点点到规模成片,在“产业好、农民富、乡村兴”的发展道路上,大家齐心协力越走越好,已建成了乡村振兴新模式、百姓致富新路子、群众增收新渠道。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州各地全面推进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海南正乘势而上,勇毅前行。(记者:陶亚荣 杨成德

【纠错】 【责任编辑:潘彬彬 】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188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