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频道 国社@青海 本网原创 要闻 人事 廉政 政务 富媒体 光影青海
新闻

打造特色市域社会治理体系 绘织百姓“幸福版图”

2023-01-10 09:53:16 | 来源: 青海日报

西宁市城北区二十里铺镇石头磊村民情“格子铺”里正在听取社情民意。西宁市委政法委供图

    深冬时节,在广袤的青海大地,从三江源头到河湟谷地,从大漠戈壁到环湖流域,从城市社区到农区人家再到草原牧乡,到处皆是一副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祥和的美好画卷。

    基础实,百姓安。一域治,天下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事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大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成为青海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关键一环。

    回望过去五年,青海地方治理之路脉络清晰、足音铿锵,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成为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9年12月,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正式展开,以全新的理念、思路、方法,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探索新路。

    立足地域特点,青海坚持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海重要切入点,扎实深入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在全省形成了治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风险化解能力不断提升、“五治”融合作用不断发挥的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新格局,以市域治理助推“大平安”,绘就平安幸福新画卷。

    高位推动,搭好社会治理“四梁八柱”

    80多平方米的电子大屏幕前,24个市直部门和各县区工作人员,随时关注着城市交通、危化品数据等状况;“12345”话务大厅内,电话铃声此起彼伏,话务员们一边与市民沟通,一边记录市民反映的问题……走进西宁市城市运行管理指挥中心,感受到的是这个城市“最强大脑”,全天候服务社会治理的便捷高效。

    让城市更聪明,让经济更智慧,让“城市大脑”有更强的思考力,更好地治理我们的城市……自2020年初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后,西宁创新打造社会治理“八个一”工程,多领域深层次打造具有西宁特色、时代特征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

    眼下,在青海,像“八个一”工程这样的社会治理创新项目不在少数,通过推进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形成了一批具有青海地域特色的创新经验。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破解社会治理难题的迫切需要,青海始终坚持高位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青海省委高度重视市域社会治理工作,坚持将其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政治要求,在推进上突出高站位,在组织上“双组长负责”,在谋划上“分两步实施”。

    自2019年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青海将全省8个市州全部纳入建设试点地区,其中,西宁市、海东市参加第一期全国试点,其余6个自治州参加第二期全国试点。

    与此同时,结合省情实际,研究制定我省区域特色工作指引,明确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涉藏地区社会稳定等3个板块8项重点任务,形成了14个板块71项重点任务的试点整体工作指引。

    为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青海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核指标,列入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纳入《青海省“十四五”社会治理现代化规划》,加大力度分类推进全国和省级试点工作,形成了一批契合省情实际、满足市域社会治理需求的典型经验。

    探索创新,夯实共建共治共享基石

    乡村治理创新“积分制”,城镇管理推行“街长制”,流动人口管理“候鸟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一站式”……走进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你定会被这里“精耕细作”社会治理的创新之举所吸引。这正是我省创新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缩影。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中,青海不断探索创新,聚焦试点工作目标,统筹推进各项重点任务,积极探索治理经验,带动形成了一批区域特色社会治理典型经验。

    西宁市率先在全省启动社区党组织书记实行事业岗位管理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全科型”网格建设,形成“3+N+15”城市运行管理体系等民生服务和社会治理品牌。

    海东市深入实施“五大机制”“十大工程”建设,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一网统管平台项目,推广“民情沟通日”“群众说事点”等协商议事模式。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坚持区域协作打造治理新格局,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被纳入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全国试点,海北藏族自治州创新人民调解工作筑牢第一道防线,黄南藏族自治州“一核三治”社会治理模式荣获全省改革创新奖,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探索牧长制社会治理新模式,玉树藏族自治州持续探索深化“村寺并联”治理模式……一项项创新举措,让市域社会治理全新的活力和动力进一步迸发。

    青川甘交界地区平安与振兴工程成效明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成果……五年来,青海结合省情实际,不断加强和创新城乡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村规民约等基层治理新机制。

    五治融合,社会治理合力不断壮大

    “感谢社区工作人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我们解决暖气不热的问题,可以让我们过个温暖的春节……”这是前几日发生在西宁市大众街街道德令哈路社区的一幕。

    一声哨响,部门报到齐发力。针对有小区出现供暖不足的问题,大众街街道德令哈路社区召集法院、信访、建设、开发商、物业以及居民代表集体协商、解决问题,最终解决了困扰居民的“难心事儿”。

    只要一吹哨,相关部门来报到,集中“把脉会诊”,解决基层治理难题。这正是青海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中,针对本地区社会特点特色,创新开展地方社会治理的生动写实。

    各地各部门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过程中,注重与时俱进,针对新问题采取新方法、探索新规律,确保基层社会治理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都能迸发出生机和活力,工作的创新性和有效性稳步增强。

    从西宁“红色物业”模式到海东“网格呼叫、党员报到”,从黄南“一核三治”到海南乡村治理“贵南样板”、果洛达日“以牧治牧”……这些都是全省以治理方式强化公共服务弱项的有益尝试。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青海聚焦有效防范化解政治安全、社会治安、社会矛盾、公共安全和网络安全“五类风险”,强化政治、法治、德治、自治和智治“五治”融合,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以市域平安筑牢社会治理基石。

    国泰民安,民之所盼。青海将持续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充分发挥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基础作用,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记者 于瑞荣)

[责任编辑: 马洪婷 ]
光影青海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6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