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2月6日电 题:一名雪板维护师亲历的冰雪热
新华社记者吴刚
墙上时钟已过零点,台灯照亮工作台上一块滑雪板,电熨斗温度升至120摄氏度,老鲍握着熨斗顺着雪板均匀将蜡油熨开。春节假期刚过,老鲍迎来他最忙的时候。
鲍曦鹏是青海西宁一名雪板维护师,今年是他从事雪板维护的第六年。他33岁,雪友们都喊他“老鲍”。放下熨斗,老鲍活动了下发酸的手腕说:“这个雪季出去滑雪的人特别多,假期刚结束,雪友们陆续把板子送来维护,排队的雪板还有十多块呢。”
鲍曦鹏正在进行雪板板刃修复工作(图片摄于1月29日)。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老鲍坦言自己一直没学会滑雪。六年前,一个朋友从新疆滑雪回来,把撞坏的雪板丢给他,让他帮忙修修看。“当时在这里几乎没人懂雪板维护”,从小喜爱木工制作的老鲍也是初次尝试。
“那时没接触过雪板,不懂怎么修,很多工具都是现买的,边学边摸索,花了一周时间才修好,没想到我朋友还挺满意。”老鲍说他修复的那块雪板朋友现在还在用。
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拥有丰富的冰雪资源。近年来,在北京冬奥会的带动下,越来越多人参与冰雪运动,找老鲍修雪板的人也越来越多。
鲍曦鹏正在进行雪板板刃修复工作(图片摄于1月29日)。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向同行“取经”、上网找资料、比对板材……通过不断学习,鲍曦鹏对雪板特点、滑雪场景、维护工具等有了更深的认识,雪刃、锉刀在他双手划下的伤痕也越来越多,老鲍的维护技艺明显提升。
2019年,老鲍辞了原来的工作,和朋友在西宁开了青海首家滑雪俱乐部,他专门负责维护雪板。六年来,他维护的滑雪板已经超过2000块,他在西北滑雪圈也已小有名气。
三个多小时后,经过板刃修复、清板、打蜡、熨板等程序,那块维护好的雪板竖立在工作室晾板区。
鲍曦鹏(左)和俱乐部朋友正在探讨雪板修复方案(图片摄于1月29日)。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维护雪板要耐得住寂寞,还要保持匠心。”老鲍话不多,目光很专注。他介绍说,维护雪板,就是保证板刃的平整和雪板的光滑,这样能大幅提升雪友的滑雪体验,“顶级滑雪运动员在能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打蜡的好坏会影响水平的发挥”。
抱着滑雪板推开门,刘亭阳和很多雪友一样,从滑雪场回来第一时间就来找老鲍修复雪板。“这里就是我们雪友的家,大家在这里一起聊滑雪的各种趣事。去年我摔了腿,拄着拐到这里和大家聊天,就是要‘过雪瘾’。”刘亭阳说。
“我们俱乐部成立时只有60人,今年雪季已达1400人。滑雪氛围越来越浓,雪友们技术越来越好,雪板维护意识越来越强,这也督促我不断提升技能。”老鲍告诉记者,自己也想通过双手助力中国冰雪运动发展。
如今,冰雪运动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新年俗”。《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3)》预测,2022至2023冰雪季,中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次将超过3亿;2024至2025冰雪季,这个数字有望达到5.2亿。
窗外有鞭炮声传来,老鲍摆放好雪板修复工具说:“属于中国的冰雪季才刚刚开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