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牦牛卖了7万元,这成了科日干村的一件大新闻。
科日干村位于同德县尕巴松多镇,当地草场丰富,人们世代以养殖牦牛、藏羊为生。近年来,科日干村的牦牛良种繁育成了一块“金字招牌”,这头以7万元高价卖出的牦牛就出自这里。
牦牛养殖可以说是科日干村的支柱产业。在科日干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里养殖的良种牦牛,三五成群的牦牛正悠闲觅食,浑身毛发乌黑油亮。
52岁的牧民索扎谈起这些牦牛格外自豪。“去年,我们科日干村的种公牛在全县第四届牦牛文化嘉年华活动评比中荣获第一,获得奖金1.5万元,这些牦牛真是我们的宝贝。”
曾经,当地牦牛主要是家庭养殖,种群数量少,再加上没有形成系统选育,基本是近亲繁殖,导致牦牛个体小、抗病能力差、生长缓慢。“牦牛出栏率低,养殖时间长,养牦牛难以形成产业。”科日干村党支部书记切本加说,以前牦牛卖不出价,合作社凝聚力弱,村民还是留着不少牛自己养。如今,开展良种繁育工作,以前牧民养不活、养不好的牦牛都被良种牦牛替代,合作社的经营效益越来越好。
据切本加介绍,科日干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牛养殖小区)于2022年5月开始启动,现有“雪多”牦牛526头,实施规模圈养326头,年初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出售牛犊90头,经济效益40万元。现有待产母牦牛127头,存活率达到95%以上。
守着得天独厚的牦牛资源,同德县不断加大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加大核心群建设力度,根据全县牦牛产区地理环境,品种质量优劣,个体生产性能,生长发育等因素确定核心群选育地区,在尕巴松多镇、唐谷镇、河北乡、秀麻乡建立了良种核心群42群2563头,对选育的牦牛个头进行了血样采集、口腔检查等疫病监测工作,并对每个优良牦牛个体建立了种畜卡片,实行一畜一卡,从牦牛出生开始,直至培育、出售,详细做好了每个生产阶段或年龄段的生产记录,健全了系谱资料,保证了种畜健康和畜产品质量安全。
作为主要的草地生态畜牧业生产基地,秀麻乡是同德县牦牛养殖面较广、量较大、质量较好的集中区域。目前全乡可利用草场面积共9.7万公顷,存栏牦牛数达6.7万头,建立健全良种牦牛核心群50个,由于牦牛品质好,培育的纯种高原牦牛品系遗传基因稳定、生产性能高,远近闻名。
据同德县农牧和水利局局长周桑加介绍,正在建设的原高原型牦牛种牛场示范园区覆盖秀麻、河北两乡18个村,涉及牧户3124户13400人,以牦牛为特色产业的畜牧业总产值达4.8亿元。
同时,为铸牢中国良种牦牛示范县建设“高”品质,同德县全面启动有机认证工作,向中绿华夏认证机构申请全县域有机认证的合作社49家,申请有机认证的草场面积464.89万亩,牲畜31.2377万头只,其中:牦牛14.1867万头,藏羊17.051万只,完成发放草原奖补资金7951.28万元。同时,通过搭建平台、引入企业、动员群众、政策杠杆、一线服务等多项举措加大了牛羊出栏力度。
2022年,同德县政府投入20万元,对收购的1000吨牛羊肉实行胴体每斤0.7元的补贴;全县共出栏牦牛5.91万头,藏羊24万只;定点活畜交易市场集中出栏输送羊12万余只;共开展产地屠宰检疫牛羊28756头(只),检疫牛羊肉67吨……一系列举措,打通了优化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布局结构和生产结构等方面存在的堵点,有效激发广大农牧民养殖积极性。
接下来,同德县将持续扩大良种牦牛规模,推广牦牛“三增三适”、冷季补饲等增产增效技术和绿色高效轻简便捷的畜牧业机械,优化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布局结构和生产结构,以生产环节“三品一标”为抓手,瞄准市场消费结构升级需求,推进畜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引导畜牧业由生产向消费导向转变。(肖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