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频道 国社@青海 本网原创 要闻 人事 廉政 政务 富媒体 光影青海
新闻

一头牛“牵”出一条链

2023-05-18 10:45:57 | 来源: 青海日报

  很难想象,草原上再常见不过的牛粪,也能成为当地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这一切,发生在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的青海天空牧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日前,记者在久治县采访时,首先听到的,正是这样一个牛粪“翻身”的故事。

  久治,这个纯牧业县如今正在成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的“排头兵”:2021年,青海省“四地”建设全面起势。去年三月,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开展了打造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区竞争性答辩会,久治成功入围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县行列。

  时代随发展进步,机遇和挑战并存。

  作为全省年降水量最大的高寒纯牧业区,久治县虽然草畜资源丰富、自然禀赋独特,但一直存在着生产方式转变慢、产业链条短等实际困难,经济结构单一,牧民增收渠道狭窄。

  靠什么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久治县给出了它的答案:进一步做强集牦牛养殖、饲草种植、活畜交易、牛羊屠宰、奶制品生产和粪污回收利用等产业配套相对完善、聚集程度较高的“草畜粪肥肉乳”牦牛全产业链格局。

  第一站 草

  家住智青松多镇德合龙村的琼柏一家是久治县无数牧民家庭中普通的一户。一家六口除了放牧之外,采挖虫草和贝母也在家庭收入中占有一定比例。

  去年,琼柏一家参与了一个镇上组织开展的活动——圈窝子种草。

  “去年4月下旬,我们把草籽发给有尝试意愿的牧户,安排人上门提供技术指导。”镇党委副书记才让措告诉记者,相比县上的其他乡镇,智青松多镇的4个村子草场植被好,养殖大户多,临近县上打造的千头牦牛基地,发展优势明显。

  “虽然圈窝子种草在当地由来已久,但从去年开始,才进行大力推广。给群众免费发放的草籽都是由生态管护员收集所得,去年试种30亩(2公顷),除了我们村,全镇200多户牧民参与其中。”村党支部副书记才让说。

  听记者问起种草的事情,忙着洗衣服的才让措也“加入了群聊”。

  “通过推广人工饲草建植开展圈窝子种草,去年我们家也尝试种植了燕麦草,草长得很好,为冬天牲畜过冬又提供了一重保障,今年我们要继续种。”

  据了解,去年久治县结合草原生态治理,进一步扩大饲草建植规模,突出挖掘饲草资源,鼓励牧民群众积极发展圈窝子种草等生态项目,全县4个饲草种植基地种植饲草1.8万亩(1200公顷),牧户圈窝子种草面积达到0.4万余亩(266.67公顷)。

  第二站 畜

  久治作为高品质牦牛养殖大县,完整保持了“生态、绿色、有机”的底色。年出栏牦牛近10万头,牛出栏率达32.45%,但畜牧业基础条件差,集约化生产能力弱。

  发展是大势所趋,抉择中如何破局?

  当记者走进索乎日麻乡索乎日麻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只见高标准畜棚、储草棚和业务办公楼整齐排列,不远处的山脚下,一群牦牛悠闲地吃着草。

  翻开索乎日麻村的“工作总结”,这个合作社在其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久治县“青甘川”三省交界活畜贸易陆港基地建设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当中。记者 咸文静 摄

  “合作社总投资1480万元,整合草场3400公顷。先后建起有机牦牛高效繁殖基地,畜产品加工、储存、展示为一体的产业发展基地以及高标准畜棚、贮草棚、业务用房和日光温室。利用这些基础设施优势大力推进养殖新技术,反季节错峰出栏牦牛。打破了牧区普遍存在的牦牛单季出栏和‘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传统规律,为村子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和提高防灾抗灾,提供了可借鉴经验。”索乎日麻乡党委书记敏晓涛告诉记者,2022年,基地反季节出栏107头,收益达85.6万元。

  产业的壮大,改变了索乎日麻村发展的维度,也折射出全县产业发展的脉络。

  一方面,持续加强生态畜牧业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和新型设施农牧业建设,盘活利用集体资产,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产业帮扶项目联农带农富农机制的实施意见》,不断提高各类经营主体组织化和规模化水平。另一方面,不断扩大饲草种植面积,强化畜牧业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稳定牦牛、藏羊养殖规模,保障畜产品供给能力平稳可控。

  全县以“生态立县,有机富民强县”为战略目标,以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为重点任务,积极推动生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畜牧业经济实现稳步增收,累计建设畜棚75座,4.5万平方米;贮草棚27栋,1.37万平方米;装配式移动羊圈10座,0.9万平方米;全县养殖基地综合设施建设面积402亩(26.8公顷)。产业建设得到有力提质增效,切实提升了牧民群众增产增收。

  第三站 肥

  “以前牛粪只能用来烧火,利用率不高。现在我们将其加工成有机肥料,不仅能利用资源致富,还能保护生态环境。”瞅着记者站在车间外看得稀奇,作为天空牧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大股东,久治县宝来莱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訾明升笑着说。

  粉碎筛分、发酵、搅拌……经过大大小小数十道工序,在上千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里,一坨坨牛粪摇身一变成为了一粒粒有机肥。

  久治县总人口2.99万,其中牧民人口2.78万,占总人口的92.85%。全县草场面积1313.59万亩(875726.67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83.6%,可利用草场面积996.77万亩(664513.33公顷),占草场总面积的90.7%。牛粪资源丰富。对全县废弃的牛粪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生产出高品质有机肥,既能废物利用,又能减轻环境污染。

  “对于牛粪加工,大家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理解,再到后来的积极参与,是一种可喜的变化。”2016年,有机肥加工试点在索乎日麻乡顺利投产。牛粪从燃料到肥料,原来在索乎日麻乡工作的久治县宝来莱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更桑对这个过程很了解。

“天空牧场”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加工有机肥。记者 金玥彤 摄

  2019年,在1000多万元援建资金的支持下,加工试点得以提档升级,建成天空牧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加工能力提升至3万吨。

  生产厂长兰周老家在西宁,从2006年开始接触有机肥加工这一行业。索乎日麻乡的有机肥加工试点建成后,他就来到了久治。几年工作下来,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当地的加工模式。

  “就拿发酵这个环节来说,在西宁,可能15天到20天左右就能完成,但这儿温度低,往往需要35天左右。”为了缩短发酵时间,2020年底,发酵车间安装了地暖,相比之前,发酵时间减少了10天。

  2022年,企业进行扩建,更新、升级已有设备,产量提升至每年5万吨。

  “现在这个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全州有机肥加工的龙头企业,除了分红,在带动群众就业、转变群众观念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久治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才昂杰说。

  第四站 肉

  久治作为青海唯一和川甘两省交界的县,东南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相邻,南与班玛县接壤,西北与甘德县隔黄河相望,东北部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毗邻,是青海进甘入川去疆的交通要道和重要节点,具有产业融合发展、融入青甘川区域经济的先天优势。

  位于智青松多镇滨河路北侧的久治县“青甘川”三省交界活畜贸易陆港基地建设项目是久治县今年实施的一个重要项目。

  “一直以来,久治当地没有相对固定的牛羊交易场所。这个项目投资达到8800万元,建成后将成为果洛州最大的活畜交易基地。”

  在项目的前期调研中,才昂杰了解到,像周边的玛曲县有一个私人交易场所,年利润能够达到110万元左右。

久治牦牛肉富含微量元素,高蛋白、低脂肪,被称为“久治贡牛”。记者 张鹏 摄

  “建设之前我们算过一笔账,预计全县和周边地区年出栏量能够达到30多万头只,按一头牛15元、一只羊8元的标准收取交易费用,这就是一笔不少的收入。基地建成后,能够推动全县乃至青南地区农副产品集散中心由分散化交易向平台化、数字化运作转变,加快形成产业‘能带动’,产品‘走出去’,群众‘得实惠’的良好格局。”

  在施工现场,项目经理王云告诉记者,基地建有活畜隔离间、检疫及交易服务中心楼、活畜暂存舍及饲草料库、活畜交易大棚等,预计今年完工投用。

  成立于2011年5月的青海五三六九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高原特色牦牛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综合性公司,也是上海对口支援果洛州的落地企业。依托当地特有的牦牛资源,这里建立了年产值6000吨的牦生肉深加工基地,累计研发牦牛肉能量块、牦牛肉冷鲜肉、牦牛肉精分割产品24种。

  “下一步,公司将联合牦牛全产业链上下游各个企业、合作社、农牧户及链条周边,紧紧围绕增量、提质、补链、扩输的目标,通过数字经济,制定各环节的标准,带动同行业发展。”公司负责人介绍说。

  让各个散落的“产业珍珠”串成系统化、体系化的“产业项链”,才能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提供产业支撑。

在青海五三六九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员工正在包装切割好的牛肉。记者 咸文静 摄

  对此,久治县加大对现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力度,引进企业深入参与合作社建设,采取“企业+养殖基地+合作社+牧户”的运作模式,不断完善企业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牧业生产由家庭分散经营向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变,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截至目前,全县共组建股份制生态畜牧业合作社22家,产业化实体养殖基地24处。2022年,整合1.59亿元资金实施万头牦牛、万只藏羊养殖基地等输出地示范县建设项目13项,各类经营主体实现收益分红1500万元以上,农村常住1居民收入年内同比增长6.8%,牦牛产业规模体系建设和要素保障不断完善。

  第五站 乳

  走进正在建设当中的久治县奶制品加工生产建设工程项目,大楼主体即将完工。在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局长代乐华旦眼中,实施这一项目,久治有明显优势。

  从品质上说,2013年,“久治牦牛”成功通过国家原农业部各项检查,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9年,在牦牛、藏羊有机食品认证的基础上,久治牦牛奶成功通过有机认证成为有机奶源。

  从数量上看,2022年久治县全县存栏牦牛27.7711万头,能繁母畜比例为52.31%,通过初步估算全县产奶量理论上年产量超过8718吨,加之久治与甘肃玛曲、四川阿坝及州内的甘德、达日毗邻,且交通方便,可以为当地牦牛乳制品加工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材料。

  “目前全县共有股份制生态畜牧业合作社22个,每个合作社都配备了鲜奶运输车、储奶罐等装备设施。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这一项目的建设,将县上的牦牛乳制品加工发展成为牧民群众增收致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优势产业,并有效带动当地牦牛产业提质增效,为实施全面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代乐华旦说。

  据了解,整个项目投资5228.16万元,产品将重点面向华东、华南、华北等国内一二线发达城市,并在广东、上海、成都、山东等地设立营销中心,外销部分约占总销量的60%。当地销量约占10%。其余主要销往三省交汇处周边的四川阿坝地区、甘肃省的玛曲县、青海省的甘德县、玛沁县等地区的学校。(记者 咸文静 金玥彤 张鹏)

[责任编辑: 卡娅梅朵 ]
光影青海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62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