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频道 国社@青海 本网原创 要闻 人事 廉政 政务 富媒体 光影青海
行业

一碗面“拉”出百亿大产业

2023-09-22 14:17:32 | 来源: 海东日报

  说到世界上第一碗面,你会想到哪里?意大利?不,世界上第一碗面来自中国!

  4000年前,世界上第一碗面在青海出世。2012年,考古人员在位于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喇家遗址发现了一碗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面条。

  4000年后,以海东市为主的“拉面大军”以数以万计的拉面馆为载体,将拉面“拉”向全国,创造了“拉面经济”这一名词。

  人们忽然意识到,海东人走上拉面之路是有历史渊源的,海东被称为“拉面之乡”也是有历史依据的。

  上世纪80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批批怀揣致富梦想的海东农民开始走出大山创业,到省外开起了拉面馆。从“一口锅、两口子、三张桌子”起步,借助“亲帮亲、邻帮邻”的经营方式,海东人开办的拉面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各地,并不断发展壮大。

  人们形象地说,是汉族、土族群众种的小麦磨成了面粉,藏族、蒙古族群众养的牦牛熬成了鲜汤,撒拉族群众栽种的花椒辣椒做成了调料,回族群众用双手拉出了一碗碗致富面、和谐面、幸福面。

  小小的一碗拉面里,不仅盛放着汉族、土族、藏族、蒙古族、撒拉族、回族群众的智慧结晶,还孕育出了一个大产业:以青海拉面为核心的经济现象如星火燎原,遍布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重点的300多个大中城市和马来西亚、日本等17个国家(地区),年产值突破200亿元,实现纯收入70亿元,占海东农民收入的49%。

  青海拉面的成功秘诀在于不单打独斗,而是集政府之力推动青海拉面产业向产业化、品牌化、规模化道路迈进。

  进入新时代,为推动拉面产业提档升级,青海省人民政府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青海拉面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实施办法》,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拉面等特色劳务品牌发展稳定和扩大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海东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加快推进拉面经济品牌建设实施方案》《推动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扶持拉面产业发展的办法、意见和方案,从政策层面加大扶持力度,建设拉面数字化总部基地,成立拉面产业联盟,拉面人实现“一炉火、两口锅、三个人、四张桌”到“一年打工仔、两年拉面匠、三年小老板”的跨越式发展。

  四十多年来,一代又一代海东人以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踏尽千城万镇、寻尽千街万巷的“四千精神”,凭着一股坚韧不拔、敢闯敢干的劲头,把拉面店开到了世界各地,拉面成为海东最具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劳务品牌和优势产业。

  拉面对于青海人来说是一种情怀。第一代拉面人走出大山,主动走到全国各地,经过二代、三代人的努力,它已经成为高原儿女摆脱贫困的“致富面”、促进社会稳定的“和谐面”、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团结面”、提升生活品质的“幸福面”。

  现在,提起沙县,人们必会想到沙县小吃;说到岐山,第一反应就是岐山臊子面;而来到青海,第一印象肯定是青海拉面,它不仅是美味的,同时也是一个地区的“地域符号”,更是其“经济符号”。

  有几个数据更直观:在海东拉面人的带动下,青海拉面在全国拥有店面3.26万家,特别是海东籍群众开办的拉面店达2.77万家,约占海东市劳务输出总人数的一半,拉面产业经营性收入和从业人员工资性收入约占海东市劳务收入的三分之二。拉面产业发展案例获得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和人社部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还有一组数据更能直观地呈现拉面在稳定脱贫、增加收入方面的作用。2020年,海东17.57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其中,7.26万名贫困人口通过拉面产业实现稳定脱贫,占海东市脱贫人口的41.3%,拉面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20%增长到如今的50%以上,实现脱真贫、真脱贫。

  尽管近两年受疫情影响,但整体上拉面产业基础依旧牢固,产业韧劲依旧强劲。2023年上半年实现经营性收入79.37亿元,利润27.42亿元,从业人员工资性收入30.58亿元,业内普遍认为,“后疫情时代”青海拉面产业大有作为,未来可期。

  如今,这碗面从海东走出去,足迹遍布五湖四海,带动了青海牛羊养殖、电商平台、仓储物流配送等20多个行业的融合发展,更是将青海地方特产带到了全国各地,成为大美青海的宣传窗口。

  现在,青海拉面已经由一碗面的小生意发展成为大产业,并且进入到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标准化的崭新阶段。因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青海拉面的发展就是对4000年前世界上第一碗面最好的传承。(记者 李富生)

[责任编辑: 卡娅梅朵 ]
光影青海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974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