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综合消息:湟源县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举措,注重解决四个问题,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着力解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什么”的问题,提升思想引领力。把解决廓清认识“是什么”的问题转为提高全县上下思想认识的重中之重、难中之艰,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湟源县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重大要求,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以机制建设为统领,及时成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制定12份指导性文件,高位谋划推进工作。同时,以常委会第一议题、中心组、丹城大讲堂等载体,领导领学、个人自学等“五学”模式推进政策法规学习。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到家庭教育、国民教育、干部教育和社会教育全过程,常态化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县着力实施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构建行动,不断增强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和“五个认同”思想。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充分利用“声、屏、报、网、端、微”网宣主阵地,让互联网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持续扩大宣传效应,切实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着力解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干什么”的问题,增强交往交流交融凝聚力。牢牢把握“十二个必须”工作要求,探索形成“1388”工作思路。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合发展,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扎实开展三交“十项行动”,扩大结对交往规模,拓展人员交流渠道,推动各民族“三交”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每年制定工作要点,细化任务、量化目标、实化措施,与各成员单位签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任务交办单》,落实宗教工作“两书四单”责任机制、实施统战人士师带徒、手拉手、“骨干+”能力提升工程,组织新阶层网络自媒体人士沙龙座谈等,实现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做到创建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提升创建“滴灌”精准度。
着力解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提升什么”的问题,扩大示范影响力。注重以点带面、示范引领,近年来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点)、教育基地,激活创建工作新活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全域提升,成功创建省级教育基地2个、青少年示范点1个,市级示范点22个、示范单位13个、教育基地2个、先进乡镇9个、社区“石榴籽家园”3个。丹噶尔古城充分利用其资源独特性、唯一性和稀缺性优势,在历史文化传承和旅游开发中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唐蕃古道、茶马商都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湟源故事”,用文物古籍解码“何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小高陵红色教育基地,打好红色文化“特色牌”,昔日老典型焕发时代新光彩;万安街社区积极探索运用“一核三网五微”工作法,积极打造“石榴籽家园”互嵌式社区品牌;城关第一小学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办校历史,倾心培育“团结苗”,将共同体意识深深植根于青少年儿童心中。深入实施“双十”夯基提质行动,以“巩固、提档、挖潜”为思路,总结提炼各行业领域亮点工作和特色做法,申报日月藏族乡和丹噶尔古城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和示范单位等一批民族团结典范,形成了一批立得住叫得响可复制的创建品牌,持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有形有感有效。
着力解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何续力开展”的问题,激发创建驱动力。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全面融入西宁市创建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工作,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从“数量领先”到“示范引领”、由“创建型”向“样板型”转变上狠下功夫,精心打造各类主题宣传活动和全媒体传播阵地,扎实推动“三项计划”“十项行动”落实落细,深化“多城联创”“石榴籽家园”品牌建设,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在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作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