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附在拉面餐具之上的河湟彩陶吗?
“将彩陶纹样绘制于拉面餐具之上,塑造拉面小人IP形象,将餐具、礼盒赋予独特的吸引力与生命力。”这是青海大学师永仓团队的设计作品“青拉陶韵”餐具文创产品的设计理念。他们将“喇家遗址F20房址内出土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面条实物”这一考古成果和河湟彩陶文化结合,通过互相弥补、互相衬托,从而达到提升青海拉面经济知名度、弘扬文化底蕴、创新发展的目的,打造网红文创IP形象。
师永仓是青海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四学生,得知首届全国拉面大赛将在海东举办,他就和他的同学周昊韦、王容若在指导老师李鸣的指导下设计了一份概念性文创产品,为青海拉面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身为一名青海人,拉面是从小就深深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基因,拉面是每天必不可缺的主食。”师永仓告诉记者。
作为一名青海考古史的“发烧友”,在青海省博物馆的一次学术讲座中,师永仓聆听了青海师范大学侯光良教授所作的《河湟彩陶韵千年》的报告后,让他对青海河湟彩陶文化有了全新的认知。回到学校后,他就和同学们一起去吃拉面。拉面端上桌后,看着桌上的碗,让师永仓联想到了讲座中出现的河湟彩陶。
“对啊,我们青海的喇家遗址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实物面条,而且古人用彩陶碗吃面,那为什么不能将彩陶元素运用到我们青海拉面的碗上呢?这不就是一种文旅创新嘛。”吃完饭回到宿舍后,师永仓赶快查找了相关资料。
青海拉面作为一个产业,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贡献了巨大力量。想到这里,师永仓还突然想起他在参加青海省首届文旅IP创意策划设计大赛时聆听的有关文旅IP的讲座。“对啊,我可以设计一个关于我们青海拉面经济的文旅IP。”之后,师永仓和两个同学一起开始了青海拉面文创产品的设计之路。
师永仓团队通过市场分析后发现,目前青海拉面店铺的餐具主要以青花瓷系列餐具为主,大多印制店铺logo或采用纯色塑料餐具,样式较为单一,缺乏文化加持,顾客体验感不高。
师永仓团队通过搜集整理文化元素,将河湟地区出土的彩陶纹样和彩陶样式运用于拉面餐具的设计中,将河湟彩陶文化融入青海拉面经济中。同时,通过塑造拉面小人IP形象,打造餐具礼盒,赋予了其独特的吸引力与生命力。
师永仓介绍,作品由食用全套餐具和餐具礼盒两个部分组成。餐具碗设计整体为土褐色,寓意耕织于大地,吃的是拉面,品的是大地的味道,且与彩陶同色,寓意历史悠久;餐具筷子创意来源于喇家出土骨制品,加以彩陶纹样的装饰,以青海特色木材制作,赋予其灵魂。
餐具礼盒整体设计为青色,绘有水波纹,主题鲜明,内容简约,意为“青”“海”;内含碗、筷、杯、勺等餐具。同时,为青海拉面经济设计打造了“喇妹”IP形象,“喇”表明青海拉面源自喇家遗址,谐音拉,即拉面。“妹”是筷子上附着小人形似“女”字,赋予其人性化。
“我们设计的‘青拉陶韵’餐具与目前青海拉面店铺所使用的餐具相比较,花纹更加多样,色彩更加复古,拥有更深刻的文化内涵,更具有美感,可有效解决青海拉面餐具样式单一的问题。”师永仓告诉记者,拉面市场前景广阔,能够带来长久的经济效益。文创礼盒及IP形象的塑造能够更好地展现青海拉面的特色,能够满足“网红化”市场的需求,进一步提升青海文创的影响力与知名度,推动青海文创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记者 陶成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