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综合消息:西宁市湟源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突出风险意识、树牢底线思维,以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宣传引导、强化隐患治理、强化巡查值守为抓手,扎实开展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有效提升了全乡森林草原火情防控能力。
强化组织领导。始终将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召开党委会、防火工作会5次,部署全乡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灭火和“重阳节”“寒衣节”等重要节点防火工作。及时调整全乡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领导小组,更新乡村两级林(草)长制责任人和责任片区,建立健全“乡-村-社-护林员”四级林(草)长制及防灭火工作网格。与各村委会和护林员签订森林草原管护、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责任书76份,确保防控责任措施落实到村社、山头地块等“神经末梢”。
强化宣传引导。坚持线上线下、村内村外相结合,不断丰富宣传教育方式方法,推进森林草原防灭火宣传教育常态化全覆盖。组织村“两委”成员、护林员、保洁员在村委公示栏、巷道显眼处、人员集聚处、进山入口处、重点林区旁张贴《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林区禁火封山的通告》《湟源县人民政府关于林区草原禁火封山的通告》1200份,制作张贴宣传标语23张,悬挂宣传横幅96条,村民微信群推送《致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一封信》《谨记森林防火常识》《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倡议书》等宣传信息64条,营造浓厚的防灭火宣传氛围。同时在“十月一”等重点时段,通过16个村的大喇叭不间断播放森林草原防灭火提示音频,推送转发《寒衣节文明祭祀倡议书》,发放祭祀鲜花等方式引导广大群众文明祭祀。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引导,群众防火意识普遍增强,识险避险能力有效提升。
强化隐患治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进一步修改完善《申中乡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认真清点并规范整理乡村防灭火物资,每村组建10人以上防灭火巡逻队,做到有备无患。切实加大野外火源管控力度,严禁进山入林人员携带火种、香烛、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持续加强林区周边农事用火、野外生产用火管理,严厉打击焚烧秸秆、焚烧垃圾现象,有效遏制各类森林草原火情发生。积极组织护林员、保洁员,广泛发动村民,开展清林边、清地边、清路边、清庙边、清坟边的“五清”行动,对易燃杂草、枯枝落叶等可燃物进行全面清理,16个村共清理可燃物6吨,最大限度消除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火安全隐患。
强化巡查值守。严格落实林(草)长制网格化管理和定点责任看护制度,16名村级林(草)长和60名护林员,不间断进山入林开展巡查,及时劝导外来人员、放牧人员、行为异常人员远离林区。防火期间每日安排2名护林员在大山根管护点24小时值班值守,及时巡查掌握重点林区火险形势,切实看住人、管住火。“重阳节”“寒衣节”期间,安排各村提前排查登记登高、祭祀人数及地点,统筹安排机关干部、村“两委”成员、护林员、保洁员等212名工作人员,在26处进山入林路口卡点、48处重点山头地块进行值守巡护,确保守好每一座山、护好每一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