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综合消息:今年以来,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精准把握省委“一优两高”战略,州委“五个海北”建设思路,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推动乡村振兴实践载体,建强组织、强化引领、提质提效,着力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能力,实现以产业兴旺撬动乡村振兴,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全县农牧业稳产保供、农牧区稳定和谐、农牧民稳步增收。
因地制宜,以“特”破局。提效能,特色品牌创优。立足资源优势,结合县情实际,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加快高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劳务品牌建设工作要求,多次对蕨麻产业发展进行实地调研和科学分析,认真研判,将蕨麻产业作为门源劳务品牌培育的重要目标和打造对象,努力实现带动就业人员数量和质量双提高。11月3日,“门源蕨麻”成功入选省级劳务品牌。此外,还扶持培育了“皇城老牧人”畜产品、“大美亹源”“雪灵”菜籽油等10余个“农字号”品牌,农牧产品提质增效的步伐迈得稳健而踏实。促转型,特色产业创先。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特色产业,将食用菌产业作为菌业兴县的“一号工程”。引导鼓励扶持县域内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及农牧户等经营主体积极从事食用菌产业,探索创新建立“产业园+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全县食用菌产业多元化发展模式。同时,在原有烘干基础上进一步延展产业链条,研发出香菇牦牛肉酱、香菇酱料包、香菇挂面等特色产品,已成功提取出含量超过90%以上的香菇多糖并完成了抑菌实验,切实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
科技驱动,以“转”提质。强基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紧紧依托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扶优、扶强、扶大”的发展思路,不断推动农牧产业转型升级。围绕良种繁育和结构调整,加快改造传统农牧业,大力发展高效优质粮食产业、畜禽养殖产业、优质冷水鱼养殖产业和饲草产业,已形成了青稞、油菜、藏羊、牦牛、饲草五大主导产业。调结构,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加快发展高原生态高效循环畜牧业,构建粮草兼顾、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的新型种养模式。积极遴选牛羊繁育主导品种、优质饲草稳产提质集成技术、藏羊高效养殖技术、牦牛高效繁育技术等4项主推技术进行全面推广。同时,制定印发《门源县2023年促进牛羊出栏奖励办法》《门源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县级示范社评定及监测办法》等,鼓励各乡镇农牧民积极投身到各类经营主体经营中。目前,全县已建成饲料厂1处、有机肥厂1处、冷库冷链2个、活畜交易市场2个、万头牦牛繁殖基地1处、万只藏羊养殖基地1处。
创新赋能,以“带”共富。拓宽渠道,激活产业振兴“新动力”。积极构建“线上”销售渠道,以“天赋生态 孕育优品”为主题,积极打造门源电商直播中心,邀请企业直播带货达人入驻基地,通过抖音快手平台以现场展销、线上直播、电商销售等形式全方位展示特色农产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解决了农产品“难卖”等问题。联动招商,谋划产业发展“一盘棋”。坚持生态发展理念和“外引、内联”并举原则,紧扣全域旅游主题,充分依托县域内及周边的优势资源、优势产业、特色产品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机遇,通过积极参加各类重大经贸活动、召开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编印门源县招商引资册以及在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宣传渠道发布招商信息等方式,大力宣传门源、推介门源,进一步加强与有意向投资企业的沟通衔接和协商洽谈,努力促使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目前,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9项,其中在第24届“青洽会”上签约了涉及清洁能源、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等项目6项,签约金额达5.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