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阔步新征程】恰卜恰镇的变迁-新华网
新闻
2023 06/08 18:02:17
来源:海南报

【壮丽70年·阔步新征程】恰卜恰镇的变迁

字体:

  “壮丽70年·阔步新征程”庆祝海南州成立70周年大型全媒体报道《恰卜恰镇的变迁》,从G6京藏高速进入德吉滩互通桥,一座高原小镇的繁华气息扑面而来。鳞次栉比的高楼与盆地风光交织辉映,如一幅壮美的画卷沿徐徐展开,小镇周边不时有建设工地从后视镜中掠过,湛蓝的光伏海洋一望无垠,施工车辆往来穿梭,一派热火朝天。这里就是共和县恰卜恰镇。航拍:肖玉珍

  恰卜恰是蒙古语的音译,意思为两条小河。  

  据1991版《共和县志》记载:1949年9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野一兵团第一军政治部直工科科长马芳富,奉命率领干部、战士百余人,由加拉地区藏族群众代表公保索南等担任向导,从西宁出发到达曲沟,共和地区宣告解放。9月27日,共和县人民政府成立,县政府设在曲沟。1958年元月,共和设1镇6乡。这“1镇”就是恰卜恰镇。

恰卜恰河道两边已改造成为绿意盎然的美丽公园。胡芝蓉 摄

旧貌焕新

  可能很多老人记忆中还有恰卜恰镇的旧时模样。1952年,共和县人民政府机关用房动工修建,次年竣工,海南藏族自治区成立后以此为办公地点。1954年自治区机关用房建成,共和县县级机关随即由曲沟迁至恰卜恰。

  1970年,海南州人民政府成立城建指挥部,对恰卜恰市政建设进行初步规划。1987年,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恰卜恰镇的总体建设规划,确定恰卜恰镇为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以发展毛纺、皮革加工和建材工业为主。

  当时镇区街道以“上街”团结(北、南)路、“下街”是绿洲(北、南)路和长风路为骨架,构成不规则的“工”字形。1985年,恰卜恰镇共有大小街道24条,全长21688米。其中沥青路面仅10条,12668米。

  随着一些交通大干线陆续修建,更加突出了恰卜恰镇在我国交通运输网内重要的地理位置。

恰卜恰镇周边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肖玉珍 摄

  1950年,青藏、青康两条重要的国家战略公路在共和境内段266公里建成通车。

  2017年8月1日,我国首条穿越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速公路、通往玉树地区的“生命线”公路通道,共和至玉树高速公路通车运营。它的建成对充分发挥国道干线路网的主骨架功能,提高青海公路网交通整体水平,实现青海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现如今,在G6京藏高速的辐射带动下,区域综合交通路网已成为小镇的大动脉,曾经困扰当地的出行难题如今已成为过去式。

书写奇迹

  1950年,党和政府积极扶持私营商业。1952年,共和县全县的个体工商户为13家,1954年发展到25户,其中百货22户,棉布3户,个体饮食业17户,服务业6户。到1985年,经过工商部门批准开业的私营企业达到298户395人。

  而从1958年到1989年,恰卜恰镇街道上主要的公共建筑是海南影剧院、州工人俱乐部、州邮电大楼、州民族贸易大楼、民族商场等。

恰卜恰镇街心花园空中视角。肖玉珍 摄

  时光荏苒。如今这里已蝶变为最受瞩目的发展热土之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为顺利完成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全面提升城镇综合功能,打造全省涉藏地区第一大镇”的奋斗目标,共和县委、县政府认真按照“市政基础设施健全、城市规模较大、人居环境良好、民族特色浓郁”的建设要求,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办法,多方筹措资金,组织实施了恰卜恰镇区道路、桥梁、给排水、河道整治、广场建设、临街建筑外立面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基本形成了“四区一组团”的结构形态(河东区、河西区、工业区、新区和德吉滩组团)。“六路五桥”(东台街、人民西路、健康北路、健康南路、新建街(含大众街)、青年路、东风桥、人民桥、长风桥、新建桥、青年桥)工程的建成,使镇区街道“四横十纵”布局基本形成,青海湖广场、香巴拉广场、黄河北路休闲广场的建成,给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县城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相继建成,江苏工业园区等一大批重大工业项目开工建设,镇区及周边绿化造林规模逐年扩大,学校、医院等民生领域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恰卜恰城镇品位明显提升。

与旧时相比,现如今恰卜恰镇居民的住房条件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为城北新区一小区新貌。胡芝蓉摄

  “十二五”期间,为保证城镇建设科学有序发展,共和县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先后修编完成了《共和县城总体规划》、《城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专项规划,为今后城镇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经过不懈努力,也基本实现了“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的目标。

璀璨烟花映射下的恰卜恰小镇夜景。肖玉珍 摄

  2022年,共和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4.83亿元,增长3%;全社会固定资产155.12亿元,剔除新能源投资增长17.8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1%;完成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亿元,增长37.74%;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6亿元,增长2.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018元和16400元,分别增长3.4%、6.3%。

  如今,漫步走在恰卜恰的大街小巷,感受这片热土的沧桑巨变,商业高楼、河道公园、新兴小区、城镇绿道等诸多细节改善了人居环境,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如今的恰卜恰正在加速蜕变,未来可期。

恰卜恰镇居民在商品种类丰富、购物环境舒适的德吉超市购物。 胡芝蓉 摄

蓝图绘就

  共和县地处三江源、青海湖、黄河流域三大生态圈,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美青海”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共和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的省情定位,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是全省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主力基地。

图片资料

  新时代,厚积薄发的恰卜恰镇未来该如何谋篇布局?在2023年初共和县“两会”给出了清晰的答案:以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牵引,深入实施“一优两高”战略,聚力建设“六个海南”,持续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加快建设产业“四地”,全力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奋力推进泛共和盆地崛起,在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在创造人民更加幸福新生活上不断取得新成效。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

在公共交通方面,恰卜恰镇配备电动公交车,能够更好地促进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治理,也是海南州建设生态友好、清洁低碳、集约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胡芝蓉 摄

  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正迅速落地,让恰卜恰人的幸福感更高、获得感更足。据介绍,共和县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具有共和特色的绿色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坚持项目引领,厚植发展根基,撸起袖子加油干!

恰卜恰镇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城市绿道。胡芝蓉 摄

采访手记:探寻发展路径 培育特色产业

  作为一个西部小镇,恰卜恰镇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发挥好了两个特色:一是区位特色,区位特色代表着区位优势。二是资源优势特色和生态环境特色。

  经过多年的积淀,共和县已经培育、形成了一些特色产业。形成地方特色的产业支撑,首先是要有精准的定位,这需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上接天线”就是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能顺应时势,“下接地气”是能够落地,能够实施目标。

  县域发展需要把握区域大格局,树立大局观,通过发展轴确定区域发展重心,以产业集群为引领,以产业链错位布局为抓手,以项目落地为推手,形成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草原小镇也可以弯道超车,恰卜恰,未来可期! (记者 胡芝蓉 肖玉珍)

【纠错】 【责任编辑:丁学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