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阔步新征程】壮丽70年看海南州交通运输事业的沧桑巨变-新华网
新闻
2023 07/28 16:26:44
来源:海南报

【壮丽70年·阔步新征程】壮丽70年看海南州交通运输事业的沧桑巨变

字体:

  走进海南州,无论是置身城镇街道,还是地处农村牧区,最强烈的感受莫过于道路交通的巨变。如今,从州府所在地共和县恰卜恰到省城西宁,或是从恰卜恰到贵德、贵南、兴海、同德等地,均已纳入“两小时公路经济圈”。

  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海南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工作,明确提出:围绕“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的发展要求,着力投资和质量管理“两轮驱动”,形成以国省道为主骨架、以州级干线为主线、以农村公路为辅线的对外连接周边省州、对内畅通城乡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形成方便快捷的区域“大交通”格局。

  立体交通骨架铺就发展大格局

  1953年建政时,海南州仅有一条长90公里的简易公路。

  新中国成立之初,州境内公路建设本着“一般恢复,重点发展”的方针,到1956年,实现州境内县县通公路。此后,按照“依靠地方,依靠群众,以普及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交通建设总方针,全党全民大办交通。

  1978年以后,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变。海南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分别为1.27亿元、2.7亿元、12亿元、22.51亿元、181.5亿元和182.3亿元。

  “十三五”全州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82.3亿元,是“八五”时期的143.54倍。截至2022年底全州公路总里程13571公里,是1959年的8.9倍,公路网密度由8.5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增加到30.5公里/每百平方公里,提升258%。

  “十四五”规划实施两年来,仅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9.59亿元,交通运输持续投资拉动,2021年和2022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0.98亿元,有力支撑了乡村振兴。与此同时,高等级公路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共茶、共玉、扎倒、西久、西丽、京藏高速公路在州境内相连相接,共和机场连接线已基本建成,形成了以国省干线为主骨架,农村公路为脉络的公路网,为泛共和盆地崛起提供了交通运输保障。

  从1998年到2022年,是海南州交通运输事业经历改革开放,推进交通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时代。海南交通人牢固树立“经济要发展,交通必先行”的意识,传承弘扬“两路”精神,围绕交通发展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勇于担当、扎实苦干,自治州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乡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快、投资大、质量好、等级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截至2022年底,全州公路总里程13571公里,全州36个乡镇、426个建制村道路通畅率均达到100%。基本形成了州通高速、县通二级、乡通油路、村通畅的路网结构。

  交通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有效支撑了自治州现代生态农牧业、新型清洁能源产业、高原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交通基础设施助力高质量发展

  海南州自然环境恶劣,尤其是南部一带,山大沟深,沟壑纵横,人们深受交通阻隔之苦。

  改革开放后,海南州全力以赴发展农村公路,实现了县城由干线公路连接,乡镇、行政村和寺院等由总计8463公里的县、乡、村专用道连接,阡陌交通已成为现实。同时,还做到有路必养,使全州农牧区交通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

  2000年以后,迎着西部大开发的春风,海南州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服务“三农”,发展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大事来抓,使农村公路建设步入发展的重要时期。

  2000年至2012年,全州共安排实施农村公路989项,累计新改建公路总里程8723公里,以州府恰卜恰为中心,连通青藏线、青康线、西久线的区域交通枢纽不断完善。

  公路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应增加了就业机会,每年由公路建设产生的直接人工工资达1110万元,带动了农畜产品加工、资源开发、运输、旅游、商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对全州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农村公路的建设,极大改善了涉藏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要想富,先修路”、“要快富,修高速”的观念深入人心。一条条公路的开通,使沿线人民群众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促进了经济建设,推动了社会进步。

  特别是一批高等级公路的建成通车,不仅加速了人流、物流、信息流,促进了资源开发,改善了投资环境,而且对商业、旅游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呈现出较强的拉动效应。

  交通运输服务保障发展腾飞路

  解放初期,海南州交通运输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运力严重不足,海南州人民群众的运输往来处于肩挑、背扛、畜驮的落后状态。

  海南州解放时,全州无一辆完好汽车,到1952年,全州仅有客货汽车17辆,到1981年,全州民用汽车保有量不到500辆,严重制约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州府恰卜恰镇至西宁班线跑的是青海湖和驼铃客车,时速20公里左右,翻山越岭整整得走多半天,每两天只有一个班次。

  90年代初期,宇通、金龙、亚星客车取代了青海湖客车,时速提高到40公里左右,4个小时可到达,每天有两三个班次。

  如今,带空调、有可调式座椅的各类豪华中巴,时速达到80公里左右,单程两小时即可到达,每天有30多个班次。

  城镇公交、出租车从无到有已辐射全州各县重点城镇,基本建成了以恰卜恰为中心的海南地区道路客运网络,实现了“2小时交通圈”,基本满足了农牧民群众的出行需求。

  截至2022年,全州拥有道路客货营运车辆5823辆。在公路运输快速发展的同时,海南州水运发展也蓬勃兴起。起步于1990年,逐步成熟于1995年,到2022年水路运输得到长足发展,结束了海南州无现代水运交通的历史。全州(除青海湖)120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49公里通航水域建成客运码头9个,水运企业3家,船舶22艘391客位,2支水上救援队伍。

  海南州道路运输能力和水平变化,不仅折射出昔日出行的艰辛,而且更能从中体会到今日交通的便捷。改革开放初期,受公路条件等因素限制,海南州道路客运基本保障了国道主干线和各县城的运输需求,全州约有客运班线12条,营运里程约2000公里。到2022年底,全州运营州、县际客运班线56条、开通农村客运班线35条,36个乡镇、具备条件的421个建制村通客车,占比分别达到100%和98.83%。

  70年来,一条条公路穿行于峻岭山谷中,由国省干线公路与星罗棋布的县乡村公路共同编织了海南州发展的交通脉络,犹如一条条迎风而起的哈达,连接黄河两岸,为海南各族人民群众带来了吉祥和安康。(记者 许祥虎 通讯员 杨生君)

  图片摄影/李凌

【纠错】 【责任编辑:鱼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