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秋意还未褪尽,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波浪滩休闲公园内景色丰富多彩,在暖阳中健身散步的居民怡然自乐。
奔流不息的黄河,从巴颜喀拉山脉出发,蜿蜒东流,一路浩荡,勾勒出一幅壮美的黄河风情画。跟随“沿着黄河遇见海”主题宣传活动的镜头,一起感受黄河文化传承之美、绿色生态之美、高质量发展之美。
初冬时节,在洽洽湾生态旅游度假景区,让人流连忘返的湖光山色、温馨浪漫的星空露营小屋,超长好玩的彩虹滑梯……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到此旅游。
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沙珠玉乡曾是黄河上游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经过40多年艰苦奋战,沙珠玉乡成为青海省乃至全国高寒干旱沙区治沙防沙示范样板之一。这样的变化,着实让人惊叹。
沿着黄河遇见海|“光伏蓝”助推“生态绿”
大坝锁黄河,高峡出平湖。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龙羊峡,因为一座大型水电站的建成,一度成为世人瞩目的地方。
连日来,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境内的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迎来多场降雪。降雪过后,黄河源园区广袤的草原处处银装素裹,呈现出一片壮美风光。
廿地乡充分挖掘村集体经济发展潜力,于2022年争取投资3179.62万元,在廿地乡切扎村新建五村联合社藏羊养殖基地,创新打造“多村抱团”高效养殖合作模式。
“咩咩咩……”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廿地乡的五村联合社藏羊养殖基地,一只只呆萌的藏羊在羊棚里悠闲地散步。
11月17日,记者走进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廿地乡,廿地乡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乡,位于共和县中部,共有农牧户1500户。 廿地乡充分挖掘村集体经济发展潜力,于2022年争取投资3179.62万元,在廿地乡切扎村新建五村联合社藏羊养殖基地,创新打造“多村抱团”高效养殖合作模式。
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是万里黄河流经的第一县,境内坐拥大小湖泊5800余个,闻名遐迩的扎陵湖、鄂陵湖被世界湿地公约组织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近年来,海南州深刻认识和把握“三个最大”省情定位,牢固树立“生态立州”新发展理念,致力于江河源区生态保护,强化措施,积极探索生态环境和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与绿色产业协调发展,通过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林业改革发展等工程的实施,全州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态保护能力持续增强,国土绿化成效显著,构建起三江源地区和黄河流域“绿色走廊”生态安全屏障,切实维护了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要地。
入冬以来,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境内的阿尼玛卿雪山银装素裹,壮美巍峨。阿尼玛卿雪山是黄河源头最大的山峰。雪山主峰高6282米,5000米以上山峰有18座,常年云雾缭绕,被称为“黄河流域的山中之王”。
站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放眼望去,成排的光伏板蔓延至天际,看不到尽头。这里是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太阳能生态发电园——塔拉滩光伏发电园区,这片蓝色的“海洋”正在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清洁能源。
“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昔日的真实写照。塔拉滩,曾是青海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带之一。现今,塔拉滩上光伏板绵延,在广阔的草甸中像极了一片“墨海”。
现在的阿河滩村处处是景,处处见景,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每逢夏季,到村的游客络绎不绝。阿河滩村党支部书记韩亚海牙表示,下一步,阿河滩村将持续“厚植文化根基,坚守绿水青山”,统筹协调推进乡村旅游产业,通过乡村旅游撬动经济发展,努力把阿河滩村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文化生态旅游村。
“作为一个黄河源头土生土长的人,保护好黄河源头的生态环境,是义不容辞的使命和担当,必须要做好。”这是加羊多杰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加羊多杰是2016年从事生态管护员工作的,在此之前他是一名中学老师。从老师到黄河源头的守护者,这中间有什么故事?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时,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黄河乡生态管护站负责人加羊多杰开始了忙碌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