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认识二二一基地历史贡献 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新华网首页时政国际财经高层理论论坛思客信息化房产军事港澳台湾 图片视频娱乐时尚 体育 汽车科技食品

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金银滩草原的“原子城”是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事业和高科技发展等奠定了坚实基础、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何把握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青海“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副院长张海旺详细阐释了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所做的历史贡献,和“两弹一星”精神内涵。

精彩观点
1
新华网

为什么说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是中国核工业发展初期的成果荟萃地?

为什么说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是中国核工业发展初期的成果荟萃地?
2
张海旺

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也称二二一基地、国营二二一厂等)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具代表意义的历史见证。

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也称二二一基地、国营二二一厂等)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具代表意义的历史见证。
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也称二二一基地、国营二二一厂等)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具代表意义的历史见证。

我国的国防现代化事业和高科技发展、工业体系特别是核工业体系构建等有今天的成就,都离不开这个基地奠定的坚实基础和做出的重要贡献。在这里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是我们党把握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的一个重要“精神密码”。

二二一基地位于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境内的金银滩草原,1958年底动工兴建,至1965年6月基本建成了集科研和生产、辅助生产、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核武器研制、生产基地。基地总占地面积573平方公里、建筑面积56.4万平方米,国家三十多年先后投资4.5亿多元。1994年6月,基地正式移交青海省海北州;1995年5月,新华社向全世界宣告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已全面退役。

核工业是利用核反应或核衰变释放出的能量或射线,从事核燃料生产、核武器研制、核能开发、核技术应用,取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产业统称。我国的核工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5年我国作出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并和苏联开启了原子能方面的合作。二二一基地研究的是核工业战线生产的最前沿成果,制造的是核武器试验产品。核工业的基础是核燃料,而核燃料的生产需要突破一系列的科技和工艺难关。有了高纯度的核燃料,才能制造核武器所需要的核部件,而二二一基地研制的就是核部件和由核部件组成的核装置,特别是核装置的研制要运用原子核物理、中子物理、辐射物理、超音速流体力学、爆轰学、材料学、电子学、自动控制等多学科的高科技成果,从中可以看到,在二二一基地,不仅核产品是核工业发展初期的最高成果,而且相关技术都是当时科技领域“高、精、尖”的,这些科技成果又推动了核能的利用、核技术的应用等核工业产业链的延长,并培养出了一批从事基础学科和高科技领域的科研人才、“大国工匠”。可以说,一个国家核工业的发展水平,最能反映这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

1
新华网

二二一基地是如何实现自主创新突破的?

二二一基地是如何实现自主创新突破的?
2
张海旺

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是中国人民自主创新的典范地,不仅实现了诸多“从0到1”的自主创新突破,而且实现了“从1到N”的集成创新。

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是中国人民自主创新的典范地,不仅实现了诸多“从0到1”的自主创新突破,而且实现了“从1到N”的集成创新。
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是中国人民自主创新的典范地,不仅实现了诸多“从0到1”的自主创新突破,而且实现了“从1到N”的集成创新。

1959年6月,苏共中央致信中共中央,单方面终止了中苏两国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并于1960年8月撤走了在中国核工业系统工作的所有苏联专家,设备、材料的供应也随即停止。对此,党中央决定“自己动手,从头做起,准备用八年时间,拿出自己的原子弹”,并且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工程代号确定为“596”,以示卧薪尝胆、矢志不渝、坚决拿出“争气弹”的雄心壮志。

二二一基地作为当时的“科学技术中心”,从研制“596”开始,就在攻克一个接一个的“卡脖子”技术,不断实现“从0到1”的自主创新突破。“596”是按内爆原理设计的,在二二一基地自主研制了起爆元件、引爆控制系统、“596”核装置试验产品、核爆测试手段和有关设备仪器等,并在1964年6月进行了全尺寸综合性爆轰出中子“冷”试验取得圆满结果,这标志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实现了从理论到设计的全面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在实现原子弹武器化的进程中,二二一基地不断突破科技难关、改进相关工艺、优化核装置、攻克设计制造难题,并反复进行原理性试验、工艺试验、环境条件试验、飞行试验等,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在1966年10月27日,我国在本土上空进行了第一颗“导弹与原子弹”结合的导弹核武器爆炸试验并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真正有了可用于实战的核导弹。而氢弹并不是原子弹的“加强版”,其研制难度与原子弹不可同日而语,二二一基地科研人员根据加强型原子弹爆炸试验等诸多第一手资料,解决了裂变—聚变材料的布局、高能炸药部件配方、关键连接结构的研制等核心科技难题,完成了总体外形设计,并进行了风洞等重要试验,于1967年6月17日成功空投爆炸了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产品。据资料,我国前16次核武器的国家试验产品都是二二一基地研制的。

实现“从0到1”的创新突破很难,而实现“从1到N”的集成创新更难,这需要掌握规律、固化工艺、建成生产线、形成标准化,特别是许多元件和加工元件的设备都不是标准件,都需要二二一基地自主设计、制造,基地服役期间配备了铸造、精密机械加工、特种材料、火工、引控等研制生产线。

正是得益于集成创新,在二二一基地成功实现了原子弹武器化、氢弹武器化,并且生产出多种型号战略核武器装备了部队,保障了武器化产品的年度复检、完善改进、贮存延寿,使我国专门部队手中有了时刻待命的卫国长剑。据统计,二二一基地服役期间的科研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级、国防科工委及部、省级的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160多项,其中“原子弹突破及武器化”“氢弹突破及武器化”两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
新华网

为什么说二二一基地是“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形成地?

为什么说二二一基地是“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形成地?
2
张海旺

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作为当时的“科学技术中心”,不仅有“精神源头”的历史地位,而且“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都有充分体现。

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作为当时的“科学技术中心”,不仅有“精神源头”的历史地位,而且“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都有充分体现。
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作为当时的“科学技术中心”,不仅有“精神源头”的历史地位,而且“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都有充分体现。

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隆重表彰为研制我国“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23位科技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明确提出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的体现。“两弹一星”精神形成于“两弹一星”事业,而“两弹一星”事业中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第一”和“科学技术中心”的定位,就充分体现出“精神源头”的历史地位,并且“两弹一星”精神在研制基地都有集中体现。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作为“两弹一星”事业所有参与者最坚定的信念和最闪光的品质,从二二一基地开始创建到基地完成历史使命退役,在数万名的奋斗者身上都有充分展现,他们投身祖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在这项事业发展的最需要之时,隐姓埋名来到高原,心甘情愿奉献全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坚定信念。许许多多的科学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把党的号召放在首位、把国家需要放在心中,从全国各地来到基地,从事基建、科研、管理、保卫、保障等各项工作,经受生命极限考验,无惧创业的一无所有,奉献了青春、心血、智慧乃至生命。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作为“两弹一星”事业所有奉献者最笃定的价值和最自觉的行动,二二一基地建设从搭建“三顶帐蓬”起步、建筑物面积从“零”开始,在7年多的时间里,数万人、最高峰时近10万人参与建设,到1965年建成了总面积42.5万平方米的厂区、总长40.16公里的专线铁路、总长77.44公里的沥青公路等。特别是作为国防尖端科技的研制基地,研制生产车间内的设备摆放、生产线布置等都有严谨的流程、严格的规范、专用的标准。苏联毁约撤走专家时带走了相关的图纸和资料,这些都是来到二二一基地的设计、科技人员从头研究、吃透原理后完成的。并且在基地创建之初,又逢我国三年自然灾害,所有的奉献者都是在饿着肚子、缺着营养的情况下战胜困难推进工作的,生活艰苦仅是需要克服的一个方面,因陋就简搞科研并不断实现新突破是信念和意志的具体体现。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作为“两弹一星”事业所有奋斗者最成功的实践和最不竭的动力,在从二二一基地建设时的材料器械支持到基地建成后的仪器设备供应,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弹、氢弹武器化的研制、生产等都有生动的体现。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两弹一星”精神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其孕育于与“两弹一星”事业相关的所有单位,其主要形成于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

1
新华网

为什么说二二一基地是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展示地?

为什么说二二一基地是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展示地?
2
张海旺

在二二一基地建设、运行直至退役的各个阶段,都时刻体现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在二二一基地建设、运行直至退役的各个阶段,都时刻体现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在二二一基地建设、运行直至退役的各个阶段,都时刻体现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核武器研制是集综合性、复杂性、精密性、可靠性等诸多特性于一体的工程,仅靠一两个部门、一两支队伍是无法完成的。对此,中共中央要求大力协同做好这项工作,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全国先后有26个部委和20个省、市、自治区的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与。

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从二二一基地建设时的材料供应、人员调配、物资保障,到开展核武器研制时的要素保障、技术协助、集智攻关,再到基地退役时的出路安排、人员安置、后续支持都得到充分体现。1962年的二机部“两年规划”批准后,二二一基地从1963年展开了“草原会战”,在基建上,中央专委调集建工部、交通部、水电部、铁道兵、工程兵等11个单位1.7万人的建设队伍,会同基地原有的施工力量共2.9万人突击施工;在科研上,国务院在1960年从全国各单位抽调105名高中级技术骨干,在1962年底到1963年3月又从全国各地抽调126名,加上历年分配的大中专学生和留学生,形成了一支多学科的综合科研生产队伍,到1964年底,二二一基地的科技人员有2600多名。1974年,二二一基地的性质由事业单位改为国有企业。1987年6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作出撤销核工业部青海二二一厂的决定,基地进入撤点退役阶段。退役时,二二一厂有职工近万人,加上家属子女等总人口约3万人,经过对各种安置方案的比较,最终以“适当集中,合理分散”的方式得到了全国27个省份的532个县市的安置支持,对这些离退休职工,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组建了专门机构负责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1
新华网

如何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如何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2
张海旺

我们要充分发挥干部学院等教研培训单位的主阵地作用,深入研究阐释“两弹一星”精神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做到以科学的理论信服人。

我们要充分发挥干部学院等教研培训单位的主阵地作用,深入研究阐释“两弹一星”精神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做到以科学的理论信服人。
我们要充分发挥干部学院等教研培训单位的主阵地作用,深入研究阐释“两弹一星”精神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做到以科学的理论信服人。

坚持历史与现实相贯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好用活二二一基地旧址的红色资源,深入研究阐释“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价值,着力推进“两弹一星”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到以伟大的精神激励人。坚持不懈从“两弹一星”历史和精神的“富矿”中挖掘素材、汲取营养,结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文艺作品,做到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张海旺
青海“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副院长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