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频道 国社@青海 本网原创 要闻 光影青海
新闻

两会访谈丨青海文旅:以旅彰文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2024-01-24 18:56:07 | 来源: 新华网

  1月24日,青海省第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在西宁开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国际旅游目的地开创新局,加快构建“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格局……

  2023年,青海省在“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做了哪些工作?本网专访了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年8月2日,游客在青海湖二郎剑景区游玩。

  加快构建“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格局

  全面落实青海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细化研究“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格局,以青海湖示范区创建引领和带动目的地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全面启动,专项规划编制协同推进,全力构建科学完备的规划政策体系,昆仑文化、河湟文化研究持续推进,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更加高效,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丰富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发展生态旅游、大众旅游、智慧旅游、工业旅游,评定4A级旅游景区11家、3A级27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9家。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天境祁连”“河湟民俗文化”等11条线路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加强旅游风景道、旅游公厕等建设管理,改善道路交通、停车、通信、导览等服务设施,推出更多惠民便民举措。

  据统计,2023年,全省接待游客4476.35万人次,同比增长107.4%,实现旅游总收入430.64亿元,同比增长196.3%,按可比口径计算,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88%和77%。

歌剧《青春铸剑221》演出现场。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激发消费潜力,推动产业发展

  打造生态舞剧《大河之源》原创歌剧《青春铸剑221》、现代京剧《长空烈焰》、平弦花儿剧《绣河湟》等有信仰、有温度,歌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共和国红色血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乡村振兴成效的优秀剧目,加深对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再认识、再理解和再弘扬。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质增效,发展数字公共文化服务,投资1322万元,实施12个智慧图书馆、39个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文艺演出活动,用高质量的文艺成果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全省国有文艺院团和群众文艺演出3414场,举办乡村“村晚”9场,惠及观众2160万人次,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位列西北第一。

  深刻把握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出系列消费促进活动,深化助企暖企春风行动,实施文旅招商引资活动,争取中央补助资金4.2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亿元。累计发放文旅消费券2784.17万元,直接拉动消费9605.62万元,间接带动消费6.72亿元。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青海湖旅游大道入选第一批交旅融合发展典型案例,海晏县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名单;认定命名青海省文化产业园区5家,互助县入选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拓展夜间文旅消费场景,西宁市丹噶尔古城入选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

现代京剧《长空烈焰》剧照。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促进文旅融合,提升旅游品质

  2023年,青海省文化和旅游系统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动全省文旅工作取得新进展。坚持凝心铸魂,持续丰富文化供给。打造原创歌剧《青春铸剑221》、现代京剧《长空烈焰》等剧目,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文艺演出活动,用高质量文艺成果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坚持守正创新,加强保护传承利用。深化昆仑文化、河湟文化研究阐释,文物保护成果丰硕,非遗传承彰显特色,努力使青海文物遗迹和传统技艺绽放时代光彩。坚持文化赋能,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将青海湖示范区创建作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破题之举,紧紧围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这一重大要求,深化研究“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文化赋能和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作用更加彰显,优质宝贵的生态旅游资源塑造了青海高品质高标准的“诗和远方”。

  2024年,青海文旅将深化昆仑文化、河湟文化研究阐释,以“两个结合”引领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创作更多文艺精品,大力推进文化惠民。聚焦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重大要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赋予“大美青海”更深、更广、更多的文化内涵。协调推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围绕构建“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 鱼昊 ]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066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