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频道 国社@青海 本网原创 要闻 光影青海
政务

聊城援青:高原上的“聊城经验”

2024-07-03 11:26:42
责任编辑:丁学良 |  作者:朱晨冉

        从绵延不断的青海雪山,到广袤无垠的华北平原,因为对口援建,聊城市和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的时空距离不再遥远,刚察和聊城手牵手、心相连。今年,聊城市因需选才、精准派才,积极组织名师、名校长等教育人才奔赴雪域高原,做好“五个坚持”,“软件”“硬件”兼修,积极构建全方位、立体式智力援建新格局,在海拔3200米的雪域高原演奏出一首教育帮扶高亢激昂的“协奏曲”。

        每名党员教师都是一面旗帜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聊城援青干部管理组对标新时代教育事业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坚定不移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提升教师思想境界,奋力书写刚察教育新篇章。

        聊城援青干部管理组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通过优化学校党组织设置,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让学校党组织和党员教师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管理组创新党建形式,深入刚察各学校党支部,组织开展“红色教育”“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丰富多彩的系列党建活动,提高党建活动有效性,增强党员教师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他们在教育教学中争当先锋模范。

        如今的刚察县,党建与教育教学已深度融合。各中小学、幼儿园利用校园广播、墙报、网络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党的理论和政策,有效提升了全体党员和师生的政治认同感和理论素养。他们将党建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党员教师积极参加受援学校的党组织生活,积极建言献策,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得到全面贯彻实施,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在受援学校,每名党员教师都是一面旗帜。他们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党的教育方针,引领学校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来自莘县的援青教研员孙召臣在海北州四县进行教学视导,查阅教师教案以及作业批改情况。

        立德树人全方位教学改革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聊城援青干部管理组结合刚察学校的实际,通过课程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多渠道,充分发掘课程思政资源,深入融合学科教学,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确保受援校始终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坚强阵地。本学期,聊城援青教师已成功立项9项州级思政课题。

        援青教师们针对学情薄弱的现实,提出了“低重心、反复式”教学方法,推行“小组切块”管理模式,开展“合作教学”“座左铭、座右铭”课桌文化,设立“进步学生、优秀作业”等楼道宣传展板,这些举措大大提升了班级管理品质,推进了刚察教学管理实践改革。

        同时,注重通过主题培训活动提升育人效果,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援青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文化节、美文诵读、合唱比赛等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成长动力,进一步深化了刚察课程教学改革;援青教研员冯树军根据民族中学学生特点,举办了关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分层作业的有效实施”“中考复习与备考”等方面的交流培训;援青教师高凡针对信息化教学改革,在全县范围内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报告,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改革的力度,推动两地教育理念广泛交流、深入交往、全面交融。

        用特长赋能学生发展空间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聊城援建领导与教师立足学生长远发展,“五育并举”促发展,多元实践助成长。

        在刚察县寄宿制小学,援青教师任风霞、郎佰国结合自身专长,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在县教育研究室的组织下两次送教下乡,将专业知识与先进教学理念播撒至乡村薄弱学校。

        在沙柳河镇寄宿制民族小学,援青教师冯毅合理规划音乐教学内容,利用课余时间排练鼓号队、合唱团,不仅使学生掌握复杂音乐知识,更提升其音乐素养。她两次参与送教下乡,为全县音乐教师带来《“音”为热爱,“乐”在课堂》专业培训,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音乐课堂,也给全县音乐教师课堂授课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指导。

        临清市一中教师冯毅在为刚察县沙柳河镇寄宿制民族小学三年级兴趣班学生上电子琴课。

        援青教师李玉栋利用信息技术优势,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从不熟悉键盘到能熟练打字;他还尝试开展机器人教学,在完成课堂教学之余,积极培训学校的年轻教师,为学校教师数字化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

        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

        聊城援青干部管理组高度重视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坚持高位推动、整体统筹,真心实意地扶,真抓实干地帮,把教育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作为关键,为刚察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教育支持帮扶。

        聊城与刚察签订了《山东聊城援建青海刚察教育事业合作备忘录》,建立起教育援建工作长效机制;率先推行“互联网+教育”援建模式,相关设施设备覆盖所有中小学,实现了双方学生同上一堂课的目标。同时,聊城市中小学、幼儿园与刚察县的中小学、幼儿园实现“一对一”结对帮扶全覆盖,并将聊城幼儿师范学校确定为刚察县幼儿教师培训基地。

        来自莘县莘城镇中心初级中学的教师李焕英(正左一)在与刚察县寄宿制民族初级中学历史组教师进行集体教研活动。

        聊城援青干部和教师不仅在刚察留下了人才,更留下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他们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借助空中教研、组织全县教师代表赴聊城交流学习、邀请聊城教师团队来刚察县考察交流等方式,开展同课异构、听课议课、教研分享等研讨活动,提升了刚察县教师的专业素养。为刚察建设高标准录播室,可以高质量地全面记录教学活动全过程。利用录播室,也能实现聊城的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讲课,远在刚察的学生实时收看,并进行提问和互动,减少了因地理阻隔带来的限制,增进了两地师生的进一步交流。

        不仅如此,聊城援青教师还成立“聊城教育援青志愿服务站”“聊城教育援青名师工作室”,开展名师带徒活动,通过“传帮带”的形式,以听课、赛课、新课标研读、小课题研究等形式,提升刚察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刚察县名师团队后备力量快速成长,拓展了教育帮扶的内涵和外延。每名援青教师都与受援学校的3至5名青年教师建立结对帮扶关系,通过集体备课、联合教研、上示范课、听评帮扶对象的常态课等不同形式,将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当地教师。由“输血”到“造血”,通过交流研讨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培养出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留下一套“可延续”的学校管理经验。

        将鲁青两地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聊城市援青干部管理组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教育帮扶的鲜明特色,贯彻到教育帮扶的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各方面,促进援青教师与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与刚察师生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在援青干部管理组的领导下,教师们在上学期先后进行了18人次家访,为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送教上门,为家庭困难的学生送去慰问品。家访活动的开展让不同民族的人们相互了解和认同,将鲁青两地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来自聊城东昌府区育红小学教师高凡深入牧区,走进牧民家中家访遥。

        从齐鲁大地来到海拔3000多米的青海湖畔,聊城援青领导与教师克服高寒缺氧等各种困难,牢记使命,扎根高原,在刚察大地播撒温暖与希望,赢得当地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来自东部的教育方法、先进理念,如同一道道阳光照亮了高原孩子的脸庞;而刚察教育界的积极反馈、实干精神,也仿佛一束束暖流,汇入黄河,奔向聊城。

        对口支援刚察是一项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的政治任务。聊城援青工作组将时刻牢记“国之大者”,从全局高度把握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意义;着力聚焦“五个坚持”,紧密围绕刚察教育的各项需要,精准开展教育帮扶工作,不断谱写对口教育帮扶工作的新篇章。

聊城市对口支援刚察干部管理组供图

来源: 山东教育报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17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