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频道 国社@青海 本网原创 要闻 光影青海
政务

西宁湟源:“揭榜挂帅”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4-09-30 13:48:09
责任编辑:丁学良 |  作者:夏全慧

        本网综合消息:自西宁市湟源县“揭榜挂帅”工作启动以来,和平乡聚焦解决影响制约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难点问题,主动揭榜建项,通过产业帮扶赋能“弱村”发展、帮带共建助推“以强带弱”、全链条锻造确保后备“量足质优”,着力夯实工作实效、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聚力“弱村”产业带动,点燃乡村振兴“助推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总投资848万元,在和平乡马场台村、隆和村和白水村实施和平乡华石山片区露营地提档升级项目,着力打造自助野炊、自助烧烤、农家小吃、天幕烧烤、农家草炕馍等餐饮娱乐集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8月27日,已完成项目施工、县级竣工验收,目前正在进行第三方审计工作。项目建成后可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和“河长制”工作成效,壮大“浪山浪水浪河滩”品牌效应。同时,大幅提升村集体经济,每个试点村集体经济收益不少于5万元,至少提供季节性岗位3个,优先带动脱贫户和监测户等低收入群体就业,辐射带动“土特产”售卖,促进农户增收。

        聚力强弱村联建发展,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一是“多村捆绑、产业联盟”。以“党建+文化+旅游”为抓手,依托小高陵东西部协作项目推动“强村”与“弱村”产业捆绑发展,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600万元,着力打造党员教育培训区、旅游观光区、沙滩娱乐区、产业发展区,建立健全巩固贫困户脱贫攻坚成果的利益联结机制。年底将为隆和、小高陵等14个村发放效益分红金20万元,推动各“强村”与“弱村”隆和村在共同发展上形成基本成熟机制。二是“以强带弱、跟班学习”。通过谈心谈话、征求意见等方式,筛选隆和村有意愿有能力有热情的2名村干部到“强村”马场台村跟班学习,学习马场台村村干部在基层党建、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具体做法,力争把学到的好经验、好做法,成功‘嫁接’到“弱村”隆和村工作实践中去。三是“学习观摩、求取真经”。9月13日,组织“弱村”村“两委”成员到和平乡马家湾水麦轻奢露营基地进行观摩学习,通过听取讲解、现场参观、探讨交流等,详细了解马家湾村和马场台村在集体经济运营、乡村旅游发展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模式,为推动本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指方向、拓思路、开方子。

        聚力“后备”储备锻造,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一是拓宽渠道精选。通过个人自荐、党员群众推荐、支委会评议等形式,挖掘出一批致富能人、种植大户、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等进行重点考察,建立乡村联审机制,选拔确定97名后备干部,同时定期分析研判、动态调整后备人才信息库,切实做到后备人才人员清、情况明、信息准。二是靶向赋能优育。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基层治理等内容举办培训班,鼓励后备干部积极参加村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用好微信平台等网络渠道,进一步提升后备干部理论知识储备和业务水平和实践本领。截至目前,后备干部纳入学历素质提升工程共2人,1人赴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程桥街道金庄社区跟班学习,50余人已参加县乡培训。三是多岗锻炼用人。有计划地将后备干部派往防汛、防火等急难险阻的工作上去锻炼,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截至目前,20名后备干部担任村级职务,协助参与村级各项事务,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疑难问题的能力。四是依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契机,在摸清全乡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大学生底数的情况下,对符合条件大学生逐一进行谈心谈话,了解本人任职意愿,进行届中调整。今年以来,共摸排全乡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大学生107人,已完成2名符合条件大学生到村任职村党组织书记工作,其中1名为村级后备干部。

来源: 湟源县和平乡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20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