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综合消息:近年来,西宁市湟源县坚持“青海所需、江苏所能,精准对接、双向互动,深度合作、共赢发展”原则,依托东西部协作,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利用东部技术研发挖掘西部地区丰富的资源开发利用,东部市场嫁接西部基地,在新质生产力、数字化管理、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借力东部研发,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引领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引进牛心包膜项目。乘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打造生物制造新兴产业的东风,借力东西部协作资源优势,与东部高新企业科凯(南通)生命科学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投资910万元建设医用牛心包膜加工项目,探索出“东部研发+西部生产”的新质生产力模式。完成牛心包膜的原材料初加工,赋予湟源牦牛新质生产力,实现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预计11月中旬建成投产,今年可生产1万片心包膜,春节前生产2万片心包膜,产值可达1600万元。
二是学习东部理念,赋能乡村振兴,自下而上推进数字化三资管理平台建设。聚焦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不到位,造成财务公开“失灵”、财务审批“失时”、程序把关“失守”、监督管理“失察”、体系职能“失位”等问题。通过借鉴学习江苏省经验,以“东智西借”+“湟源思考”模式,以“小步慢走”、“小切口”推进的方式在巴燕乡2个村试点开展湟源县数字化“三资”管理平台项目。同时积极探索代理记账工作,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进”方式,对接申中乡和波航乡,开展第三方代理记账工作。
三是引入东部智慧,打造沙棘产业,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力争沙棘产业试点县。大力发展“新、优、特、精”特色沙棘产业,坚持“稳定面积、优化品种、更新技术、提质增效、开拓市场”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和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契机,发挥湟源农牧结合区域地理优势,逐步延伸产业链条,辐射打造周边地区沙棘采摘利用集散地,打响“高原沙棘”沙棘产区及集散地品牌。依托江苏专业团队精准分析产业发展配套需求,多渠道争取优质标准化采摘示范基地、沙棘良种栽培示范基地,沙棘品种改良等项目支持,参考“冬虫夏草”产业利用模式,探索“农户采摘+合作社收购+小型企业粗加工+中大型企业精深加工+互联网营销”模式,提高市场竞争力,带动增加农民收入。深化与专业团队合作,聚焦需求端、场景端、服务端,全力搭建交流对接的桥梁,加快完善以需求为牵引、场景为驱动、服务为保障的科技成果多元转化机制。
四是围绕东部市场,推动消费协作,依托地理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助力农民增收。以发展“高原特色高效农业”为主,找准“小、特、精、多”的发展路子,发展优质青蚕豆产业,成功闯出了一条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子,为打造湟源“日月臻品”金名片注入了强劲动力。湟源县充分利用典型的“冷凉型”农业气候资源,立足反季节优势,充分发挥技术带头人、专业合作社能人效应,积极与上海、武汉等东部市场对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进粮菜兼用蚕豆新品种,其鲜豆荚因嫩、甜、糯,口感极佳,营养价值高深受东部市场欢迎。2024年,湟源县以“注重把握品质,做好种植引导,打好市场时间”为抓手,全县覆膜栽培种植青蚕豆面积600亩,全部签订东部市场订单。湟源县所产青蚕豆亩产量可达1000公斤以上,按收购价格每公斤2.9元计算,亩产值为3000元以上,亩纯收益达1000元-1500元,且青蚕豆比干籽粒具有种植简单、收益高的优势,已成为促进湟源县农民增收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