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企业如何精准探寻数字化转型的最优路径,并充分运用数字技术与智能平台,已然成为其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课题。
青海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青海高景)坐落于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是一座占地1000亩(1亩≈0.0667公顷)的现代化光伏制造基地。它的制造能力到底有多强?青海高景正以平均每天生产200吨硅棒的效率,不断刷新着行业对“青海智造”的想象。
作为全球光伏产业的新锐力量,青海高景专注于单晶硅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即便在2024年光伏市场需求相对低迷的情况下,其依然保持稳健发展,全年满负荷运转,实现产值61.2亿元,逆势增长,彰显其作为国内领先的单晶硅产品制造企业的雄厚实力,成为行业发展的标杆典范。
2月7日,记者走进青海高景,近距离感受这家光伏企业是如何凭借数字化力量,实现“智造”跃迁。
生产中枢:数字化赋能制造基因
在青海高景单晶硅生产车间内,只见工人们身着工作服,在一排排精密设备前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有的在全神贯注操作着控制面板,有的在认真记录设备运行数据……另一边,一台台自动导引车(AGV)穿梭在车间,来去自如,准确地取送物料,动作流畅且高效。
每台单晶炉搭载的103个传感器实时采集温度、压力、真空度等76类工艺参数,每秒向中央控制系统回传0.2MB数据。其自主研发的系统应用了工业互联网、5G、数字化等先进技术,提高产能的同时降低成本,物理车间与数字工厂实现毫秒级同步。工业机器人、自动化产线与工人协同作业,正在青海高景上演智能制造新场景。
“这几年,我们向数字化转型的发展信心不断增强,通过‘智改数转网联’打造了智能车间。尤其是,生产制造领域,拉通原料、成品、自动检测、自动包装等应用结合,大幅度提高了产能。产能提高率达到5%左右。”青海高景常务副总经理吉孝云说。
现如今,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在青海高景绿色生产中的应用不断加深。企业插上“数字化”翅膀,制造业现代化生产全新场景在这里成为现实。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青海高景以打造单晶生产数字化项目为目标,并荣获青海省西宁市重点培育企业,率先利用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改善关键技术装备,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制造模式数字化转型。
如今,青海高景设备以面向“智能制造”需求专门研制的工业级数字化智慧工厂方案,实现智能化生产、加工、装配、仓储、数字化物流跟踪等过程的智能化生产线。实现了设计制造一体化、生产调度全闭环、物流调度智能化、产线互联数控化、质量追溯全程化、数字运营体系化,通过“一键拉晶、一键切方、一车上料”,提升了产品附加值的同时,加快智能制造提质升级,从而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消控体系:数字化守护制造安全
青海高景厂区内各监控平台的智能化场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远程监测、自动报警、自动灭火……在青海高景厂区消防控制室,消控员正通过公司消防平台进行实时监控。“我们给每台单晶炉都安装了‘数字身份证’,压力、流量数据直通消控管理平台。”青海高景消控室的工作人员指着屏幕介绍到。
据了解,该平台利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通过传感器、网络通信和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对消防设备、环境信息等实时监测与管理。这一系统的引入将有效提升火灾预警能力,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快速响应和准确指挥。
氩气回收装置,绿色环保的代名词。据了解,氩气作为一种保护气体包围在单晶硅和多晶硅的液面周围,可以保护单晶硅和多晶硅不被氧化。同时,单晶硅氩气用量一般是多晶硅的4倍,单晶逐步替代多晶,需要大量氩气。因此,氩气回收系统成为单晶硅厂家的首选方案。
记者走进厂区的氩气回收站看到,工作人员通过数字化操控,时刻关注着指标和参数的变化。“在拉晶工序中,氩气回收可以帮企业有效降低成本。我们的工作就是监测数据变化、监测点等,每两小时抄一次表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这套设备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应用。”青海高景氩气回收站主管郑生全介绍说。目前,青海高景氩气回收效率、气体纯度均优于设计标准。设备装置满负荷运转,高纯度的氩气提升了单晶硅的产品质量。
能源利用:数字化助力节能降耗
当前,加快布局绿色智能的数据与计算设施,降低生产能耗,已成为诸多企业的方向之一。那么,在能源利用方面,如何加强节约、高效利用?如何有效促进生产领域节能降碳?近年来,青海高景积累了大量数据基础,已然呈现出数字化程度高的发展路径。
在电力监控维度,青海高景构建的智慧电网犹如精密“心电图”,记者厂区的二期设施部动力保障系统的集中监控室了解到,这里不仅对全厂65台变压器进行毫秒级监测,其中,智慧工厂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对企业能源的监测和分析。
“我们的‘智慧工厂数字化管理平台’主要是对企业能源利用的分析,比如,电进来后分别去了哪些生产环节,到各生产环节各是多少用电量,这些过程中有无异常的变化。每年企业的节水节电是通过这个系统就能进行分析,找出差异,从而找到方向做项目,为企业降本增效。”青海高景设施部运行主管姜登辉说。
据介绍,青海高景通过智慧能源管理系统,让每一度电力的产生、存储、消纳都形成数字闭环。实时更新的碳足迹看板上,各车间能耗强度、碳排系数清晰可见,驱动着生产工艺持续向“零碳制造”进化。
姜登辉还告诉记者,近几年,青海高景不断优化余热回收及水循环系统,推进热场回收等相关项目的研发,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的实践,增强企业绿色发展动能。
来到厂区的污水处理控制室,记者看到,工作人员紧盯电脑屏幕,水量、水质、污水浓度等不断跳跃的数据实时更新,大屏上还显示着各个机器设备的运行状态……上线自动化监控平台,完善污水处理设备设施,“智改数转”在整体运营管理水平上展示出了明显优势,大大提高了治污效能,为推动污水厂迈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数字化升级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这几年,企业更加注重数字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潜力,利用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面向节能、节水、供暖及减碳等重点领域,以培育典型应用场景加快与生产制造、能源回收利用等环节深度融合。未来,我们将始终坚持数智赋能、创新驱动的数字化转型思路,为青海新型工业化建设注入强劲动能。”青海高景常务副总经理吉孝云告诉记者。
站上新起点,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提质增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路径。如今,随着青海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像青海高景这样拥抱数字化转型企业的不断增加,澎湃新动能让青海企业的数字化发展更加可期。(记者 宋翠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