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春雪过后,光明村的山坡依然覆盖着积雪。而刚刚平整过的田地,因为雪水的渗入更加湿润。“今天气温适宜,天也晴了,正是播种的好时候。”说话间,村民朱进山驾驶耕种农机进田忙碌起来。
2月19日,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光明村,村民操作农机在田间耕种。新华社记者周盛盛 摄
光明村所在的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地处河湟谷地,黄河在这里拐出一道平缓的弧线,造就了一片片适宜庄稼生长的沃野。同时,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的民和县是青藏高原海拔相对较低的地区之一,这里是青藏高原春耕较早的地方。
光明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全村共有2890亩耕地。过去一段时间,由于村民土地分散、种植效益不佳,一些土地成了撂荒地。为此,光明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将村里的1000亩土地流转过来,开展规模化种植。
“土地流转既让村民们有了固定的收入,也把他们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如今,大家可以外出打工,也能来村里的合作社务农挣钱。”村支书朱占恩介绍,2024年,光明村的合作社发放土地流转费超过40万元。
为提升种田效率,光明村还花费近30万元购买了3台拖拉机,加上政府免费发放的2台玉米青贮收割机,施肥、播种、收割等农业生产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施肥的时候,尽量使用农家肥和有机肥……”伴随着农机的轰鸣声,民和县的农业技术人员李晓媛走进田间,耐心给正在施肥的几名村民进行农业技术指导。
民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马进芳介绍,为保障春耕备耕顺利进行,推广中心不仅为村民和合作社免费发放小麦种子、有机肥等农资,还安排26名农业技术人员在农忙时节深入田间地头,提供农业技术指导。
2月19日,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光明村,农业技术人员(右)在田间进行技术指导。新华社记者王梓涵 摄
随着气温的逐渐攀升,河湟谷地春意渐浓。驱车行驶在民和县部分村庄,一块块深褐色的土地沿着山势蜿蜒铺展,各色的耕种机器来回穿梭,处处是忙碌的场景。
据了解,民和县今年计划播种农作物66.28万亩,其中包括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51.1万亩。目前,已播种小麦340亩、油菜220亩,预计5月20日前全部播种完成。
民和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局长严玉荣介绍,春耕备耕期间,农业部门走访全县60余家农资门市部及供销社,及时掌握农资库存、供应、销售情况;同时加强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的储备调度,确保春耕生产需求。
“为减轻农民春耕负担,我们还依托‘农担e贷通’‘信易担’等特色信贷担保产品,优化贷款担保手续,为农民提供便捷、低成本的融资担保服务。”严玉荣说,目前,全县已累计发放春播贷款1100万元,有效减轻了农民在购买农资、租赁农业机械等方面的资金压力。(记者周盛盛、王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