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青海省海东市系统谋划整治2025年全国集中推进的16件群众身边的具体实事,把整治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不到位作为提升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增强群众生活幸福的主要着力点,压实工作责任,构建管理机制,强化项目建设,筑牢供水根基,持续保障农村居民喝上“安全水、干净水”。
压实工作责任,构建闭环管理机制。督促指导水务局制定印发《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及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村饮水安全专项排查工作方案》,建立“班子成员包县区、技术骨干包乡镇”的责任到人机制、“水源——水厂——管网——龙头”全链条风险排查机制、“村级水管员+群众监督”末梢管理机制。全面落实县乡村三级责任,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每一处工程都有管护单位和人员。严格执行饮水安全问题信访举报首访负责、7天办结、5天回访工作机制,受理并办结人饮信访事项7项,解决7个村停水、水质浑浊问题。强化农村供水问题预警、发现、解决、反馈机制,组织开展了3次农村供水脱贫攻坚成果排查监测,市县(区)联合督导检查供水保障2次,深入20个村100余户农户,发现并督促整改断水、水质浑浊问题12项,确保各类问题“动态清零”。
强化项目建设,提升供水保障能力。积极争取小型引调水、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饮水安全维修养护等项目21项,落实各类资金1.95亿元,重点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网改造、维修养护、水源建设、水质净化等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和县域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化建设,强化供水保障,受益人口达到17万人。截至目前,开展督帮3次,推动构建工作落实、工程建设、长效管理、技术把控等多维度协同发力工作格局,多方联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通过项目实施,全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59%,较上年提高0.06%,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57.4%,年内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人口达到39万人。
完善制度体系,筑牢运行管护根基。制定印发了《海东市水务局领导班子成员联点包片责任制》《水利工作督查检查制度》《海东市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四年行动方案》,健全完善县(区)级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机构、运行管理办法和运行管理经费“三项制度”,建立水质监测、设备维护、水费收缴等10余项制度,公布专线电话、邮箱、“海东水务”微信公众号、来信来访等举报监督渠道,及时受理水利项目建设、农村饮水安全、水利安全生产、水利领域灾后恢复重建、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解决个别供水工程设施不全、洪水季节出现水质浑浊、部分地区供水管线及建筑物年久失修、群众用水方式粗放等影响群众饮水安全的眼前事。因地制宜健全完善供水运行管护机制,积极推进公司化运营模式和管护典型经验做法,实化细化应急供水预案,完善干旱、洪涝、水毁等突发事件应急措施,保障群众应急状态下的基本饮水需求。目前,平安区、民和县、互助县、化隆县已建立农村供水公司化管理运营模式,初步实现农村供水县域统管,有效提升农村供水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