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 3300 米的青藏高原腹地,传统金融服务的边界在这里被重新定义。邮储银行海北州支行以“金融灯塔”之姿,在雪山牧场间编织起一张特殊的服务网络——这不是冰冷的数字游戏,而是带着体温的金融实践。当客户经理的车轮碾过冻土,当手机里存满农牧户的“家底账”,普惠金融正以最生动的方式在雪域高原落地生根。
把雪山当账本,用数据织密网
在“藏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邮储银行建立起独特的“移动金融档案”。客户经理的手机通讯录里,每一个号码都对应着详细的农牧户资产信息:牦牛存栏数、草场面积、子女教育情况等数据,构成了动态化的信用评估体系。这种“脚底板调查法”打破了传统金融服务依赖抵押物的桎梏,让牧民的牛羊真正成为可流动的“活银行”。
针对高原特殊气候,邮储银行将贷款周期与草场轮牧期精准匹配。去年寒冬,在暴雪封山的危急时刻,3万元饲草料贷款60公里的雪中急行,让牧民尕藏才让的牧场转危为安。这种“雪中送炭”式的服务,正是邮储银行“以客户为周期”服务理念的生动体现。
把办公室搬到炕头,让贷款追上风雪
在海北州,邮储银行建立起“移动金融服务站”。客户经理们化身“风雪逆行者”,带着笔记本电脑和移动终端设备,深入信号中断的深山、积雪过膝的牧道。他们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村牧民的“家庭账本”,从牛犊出栏时间到子女学费支出,每一个细节都成为定制化服务的依据。
2023年1月,泉吉乡牧民桑杰扎西遭遇暴雪灾害,邮储银行客户经理连夜驱车80公里,现场调整贷款额度。这种“移动办公+现场决策”的服务模式,将传统贷款审批周期从数周压缩至48小时,真正实现了金融服务的“应急响应”。
把信任炼成品牌,让服务成为口碑
一面写着“金融雪中炭,邮储暖民心”的锦旗,背后是10万元贷款48小时到账的承诺兑现。邮储银行在海北州创造的不仅是金融服务,更是“双向奔赴”的信任关系。当客户经理把牧民的需求装进心里,牧民也将邮储银行请进家门,这种信任的建立成为最坚实的服务根基。
为提升服务温度,邮储银行推出“牧民金融管家”计划,从贷款服务延伸到生产指导、市场信息对接等全链条服务。在手机银行推广中,客户经理徒步3小时上门教学,让数字金融真正走进牧民生活。
把星星之火,燃成普惠金融燎原之势
截至2024年,邮储银行海北州支行累计发放小额贷款超5 亿元,惠及1.2万户家庭,带动就业超3万人。这种“毛细血管式” 的金融服务,正在重塑高原经济生态。从最初的“一个人坚守”,到如今“一群人接力”,劳模精神已经内化为整个团队的服务基因。
在这个“断氧层”的土地上,邮储银行用行动证明:普惠金融不是简单的资金输送,而是需要将专业服务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当金融服务真正扎根基层、贴近民生,就能在雪山脚下绽放出最动人的发展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