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心之所向”变为“青”心之旅——青海全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系列报道之三-新华网
新闻
2025 05/18 09:48:20
来源:青海日报

让更多“心之所向”变为“青”心之旅——青海全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系列报道之三

字体:

  从“中华水塔”三江源的纯净圣洁,到“高原蓝宝石”青海湖的璀璨夺目,从昆仑山脉的雄浑壮阔,到可可西里野性天堂的生命律动,从璀璨的非遗魅力到多彩的民族文化……多年来,青海以生态为笔、文化为墨,精心绘就一幅壮阔而灵动的文旅画卷,成为众多游客心驰神往的“诗和远方”。

  办活动、优供给、强服务、创品牌……青海牢牢把握新时代旅游发展新机遇,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主动适应旅游消费新需求,丰富既有生态体验又有文化感受的文化旅游产品及服务供给,持续增强旅游发展新动力。在着力构建生态旅游“一芯一环多带”发展新格局,高质量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生动实践中,不断彰显“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的生态本底与文化魅力。

  搭舞台 让“心有所动”成为常态

  1月1日,当新年的曙光划破苍穹,轻柔地铺洒在江源大地,青海以“第一缕阳光”为使者,开启面向全球邀客的2025年精彩篇章。这场由西北旅游协作区发起,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等省(自治区)共同主办的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活动,带来的不仅有视觉震撼,更多的是心灵触动。

  近年来,青海立足顶层设计,加紧编制《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印发《关于加快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持续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转型升级。全省各地发挥自身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做好旅游供给,积极开发新产品、新场景,推出特色旅游产品和线路,“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日渐成为一种精神向往的代名词。

  春赏梨花如雪,夏揽草原无垠,秋探雅丹秘境,冬驰冰雪极境……青海以丰富自然风光、多彩民族风情、厚重民俗文化为切入点,深度挖掘、整合优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文化、体育多产业融合,通过差异化季节主题,延长旅游季节,打造冬春季旅游产品,从而打破高原旅游“冬冷夏热”的传统局限,形成“四季皆可游”的立体文旅格局。

  在发展全域全季全时旅游的基础上,青海持续推出惠民措施、释放市场潜力,依托云闪付、携程网、美团网线上平台,联动文旅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发放文旅消费券,推出涵盖旅游景区、旅游线路、酒店住宿、文旅产品等领域的消费满减、积分奖励兑换、抽奖等活动。

  加大文化惠民力度,丰富民俗、节庆活动内容,打造休闲体验新场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多维度推介青海文旅品牌……青海文旅持续“出大招”拉动消费增长,让青海文旅市场实现稳中有增。从2024年的全年数据到今年“春节”假期、“五一”假期等发布数据来看,青海文旅热力满满,活力涌现。

  当“心有所动”成为常态,青海将不仅被听说,更将被游览;不仅被了解,更将被留恋。

  聚人气 给“行有所至”更多答案

  青海拥有20个旅游资源亚类和48个基本类型,拥有可可西里等世界自然遗产,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3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5个。行走青海,种类齐全的生态旅游资源无疑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厚实的家底。

  青海以生态塑造旅游品质,以旅游彰显生态价值。整合全省生态旅游资源,优化推出多条生态文化旅游带,打造高原湖泊、盐湖风光、草原花海等生态旅游打卡地,开发高原康养、生态研学、自然教育等生态旅游线路和产品,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研学、茶卡盐湖的星空摄影、热贡艺术的文化沉浸、昆仑文化的溯源之旅、青海藏医药的健康养生、青藏线自驾的极致挑战、高原赛事的运动狂欢、河湟美食的味觉盛宴、西宁海湖广场的年轻潮流打卡区……不断丰富的旅游产品供给,为市民游客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更丰富的体验、更深度的连接。

  西宁市加速推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建设,发布以“生态高地、中国夏都、雪豹之都、丁香之城、古城西宁”为核心的五大城市IP体系;海东市以“近区位、美生态、金品牌、好口碑”为底色,全力打造“周末放松·去趟海东”文旅促消费品牌活动;海南藏族自治州深挖特色,创新藏绣、石雕、藏香、藏蜜、藏毯等民族特色文旅产品;海北藏族自治州创新构建“雪山体验”服务体系,开发“骑马登峰”特色项目,全面打造复合型红色旅游线路;玉树藏族自治州积极开发高原生态游、非遗体验游、自然研学游、深度自驾游等差异化产品……从单一观光向复合体验转变,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跨越,从季节限定向四季常青演进,全省各地致力于让游客的每一段旅程都舒适顺畅。

  去各类文化场馆赏文化大餐;在“家门口”观精彩的惠民演出;看青海风物如何变为独具一格的山水滋味;感受乡村游构建起的心灵休憩空间;触摸研学游背后的文化肌理;在一步一行中感受市井街巷的夜间“烟火气”……当“行有所至”的答案如此丰富多彩,青海已然从“旅游过境地”转向“深度体验目的地”。

  塑品牌 展“游有所值”无限魅力

  5月14日,“山宗水源·大美青海”2025年“湖光引路·山海相依”青甘大环线全域联动文旅推介会在西安举行,活动着力打造“文化+生态”双引擎产品,推动青甘两地资源提质增效。

  事实上,这只是其中一个缩影。近年来,青海以多种渠道赴外推介,开展多领域、多层次交流,不断展现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成果、资源优势,推进本土化文旅IP打造。

  青海戏曲亮相西北戏曲剧萃;青海省“村歌”团队亮相全国“四季村歌”活动;《昆仑问道》《青春铸剑221》《长空烈焰》等一批红色主题文艺作品创排演出;舞剧《河湟》展开新一轮全国巡演;三十集文旅微短剧《绽放在她的归处》在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前夕上映;旅游音乐剧《在那遥远的地方》即将上演……在文旅融合的“场景化”时代,青海转向内容深耕,打造“青海故事库”,音乐节、实景剧、数字虚拟、国潮互动等已逐渐成为加分项,激活文化价值核心引擎。

  签订“四省十二城”合作备忘录,构筑“1+7+N”集散体系;新增直飞香港等12条城市航线;开通青海湖、茶卡盐湖等景区直通车;打造12条城乡公交旅游专线;建成33条美食街区……全省多个生态旅游带通过交通网络串联,以线辐射面,多带互动、带带相通,逐步推动各区域旅游资源的有机衔接。

  今年,茶卡盐湖景区景观再次提质升级,匠心打造“茶卡奇缘”盐雕主题区域,引来游客“打卡热”。“五一”假期,景区接待游客达8万人次。

  为让旅游产品供给更加丰富,青海深入实施景区提升改造工程,将旅游服务质量视为“生命线”,苦练“内功”,以“环境大整治、服务大提升”“双百攻坚”等专项行动为有力抓手,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持续净化旅游市场环境,同步健全完善游客满意度评价体系,在确保全省文旅市场安全平稳有序运行的同时,用细致暖心的服务让更多“头回客”变为“回头客”。

  来青海,邂逅最纯净的山河,感受最炽热的民俗,体验最极致的旅程。在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上,青海正以其独特的文旅资源,日益丰富的产品供给,以及持续上新的创新体验,不断提升“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让游客拥有更多“游有所值”的获得感。(记者 张慧慧)

【纠错】 【责任编辑:鱼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