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青赛勾勒高原生态与人文新画卷-新华网
新闻
2025 07/12 20:31:32
来源:新华社

环青赛勾勒高原生态与人文新画卷

字体:

  新华社西宁7月12日电(记者李琳海、潘毅)第二十四届环大美青海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以下简称环青赛)正如火如荼进行,这场国际赛事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的盛宴,更成为青海展示高原生态保护、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的重要窗口。

  从金色油菜花海到雪山草原,从非遗展示到牧民马队助威的壮美场景,环青赛以车轮为笔,勾勒出一幅高原生态与人文交相辉映的新画卷。

7月8日,参赛选手在第三赛段比赛中骑行。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海拔高 赛道险 风光奇

  随着一声鸣枪,本届环青赛6日在高原古城西宁开赛。赛事历时8天,总赛程1400公里,途经西宁、海东、海南、海北四个市州10个区县,融合平路竞速、山地爬坡、丘陵越野等多种类型,平均海拔3000米,最高海拔达3869米。

  这是一场在雪域高原展开的速度与激情的较量。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22支顶尖车队、154名优秀车手,在“爬坡大考”中展现力量,在逆风挑战中磨砺意志,在雪山征途中超越自我。

  历经24年磨砺,从首届赛事的2.5级,到升级为亚洲顶级公路自行车赛事,再到如今成为国际自盟职业系列赛,环青赛稳步前行。

7月9日,参赛选手在第四赛段比赛中骑行。新华社记者 齐芷玥 摄

  青海省省长罗东川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环青赛以高海拔、险赛道、奇风光的独特魅力,跻身全球最具挑战性和观赏性的公路自行车赛事行列。环青赛已成为引领中国自行车运动发展的标杆赛事,成为展示美丽中国与体育强国建设的精彩窗口,更展现了青海高原各族儿女开放包容、奋勇争先的时代风貌。

  国际自行车联盟主席大卫·拉帕尔蒂安表示,环青赛自2002年举办以来,以挑战性和高海拔闻名,一直是国际自盟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青赛道见证车手追梦之路,赛场亦是战场。对高原车手李自森来说,他的心中有团火焰为自行车运动而燃烧。

  从家乡云南到异乡青海,从高原到更高的高原,曾经的倔强变成执着,骑上车,他就像战士,用刻苦磨砺出剑锋。

  李自森的老家在云南会泽。2012年初中毕业后,他来到昆明市体校,接触到自行车运动。2013年,李自森转战至青海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进行自行车训练,开启全新旅程。

  多巴基地-日月山-西海镇-青海湖的训练道路,李自森不知跑了多少回。往后的多届环青赛,他曾多次站上领奖台,赢得象征“亚洲最佳车手”的蓝衫。如今,这位27岁的老将依旧征战在环青赛赛场。

2022年7月30日,当时代表青海天佑德洲际队的李自森身着代表冲刺总积分第一名的绿衫在领奖台上庆祝。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凭借良好的身体条件和刻苦训练,李自森在国内外自行车赛事中崭露头角。“一个个荣誉给我增添了信心,让我对今年的赛事充满期待。”

  那件如高原天空般纯净、如青海湖般透亮的蓝色领骑衫,终究成就了这位高原车手的梦想。

  激情与生态同框:绿色赛事见证江源守护决心

  三江源头山川竞秀、万物共生,祁连山下草木葱茏、鹿鸣呦呦,青海湖畔碧波荡漾、鱼鸥翔集……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作为“中华水塔”,青海正全力打造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环青赛,是展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名片”,本届赛事途经互助十二盘、如画的卓尔山、辽阔的金银滩,让人们体验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青海实践。

7月11日,参赛选手在第六赛段比赛中骑行。新华社记者 齐芷玥 摄

  “环青赛见证了青海守护好绿色江源的决心,但更重要的意义是,通过绿色运动方式,组委会向外界传递保护三江源、青海湖乃至沿线生态环境的强烈信号,这是赛事的使命所在,也是众望所归。”青海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本届赛事经过的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祁连县都是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看到赛道旁巍峨的岗什卡雪峰和成片的油菜花海,李宁之星车队的瑞士籍车手佩洛德·西蒙说:“这里的花海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家乡,青海是一个浪漫的地方。”

  自2017年试点建设以来,该国家公园植被生态质量提高15.27%,60.17%的退化草地得到有效恢复,水源涵养能力和水文径流量明显提升,植被固定二氧化碳量和释放氧气量分别增加19.01%和20.34%。

  每年5月至8月是青海湖湟鱼(学名裸鲤)洄游的季节,成千上万尾湟鱼一路逆流而上,前往青海湖重要补给河流——沙柳河、布哈河、泉吉河等淡水河产卵,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特景观。

这是2024年10月18日拍摄的青海湖二郎剑景区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10日,记者随比赛队伍到达刚察县,当地正迎来湟鱼洄游高峰期。洄游途中,湟鱼不仅要经历逆流而上的艰辛,还面临着被棕头鸥、鸬鹚和其他食鱼鸟类捕食的危险。天气变化、断流搁浅等风险也难以避免。为延续后代,这场“追寻生命的旅程”从未因艰险而间断。

  青海湖畔,车手们在高原驰骋的背影体现着竞技体育之美。湟鱼逆流而上,车手逆风而行,体育和生态的故事,在大湖之湖畔延续。作为环青赛最经典的赛段,环青海湖区域的生态持续向好。中国最大内陆咸水湖青海湖,正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谱写湿地类型国家公园建设新篇章。

  如今环青赛已成为推动青海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青海正聚力打造世界盐湖产业基地、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和算电协同发展示范区,盐湖资源托举起国家粮食安全与新能源转型的双重战略,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在全国遥遥领先。赛事沿途的七彩互助北龙山、金色门源百里花海、祁连山下好牧场、和美共和龙羊峡等,目之所及满是绿水青山,心之所感尽显发展活力。

  展示高原人文与发展之窗

  青海是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园。环青赛,成为促进人文交流的“友谊桥梁”,展示高原乡村振兴的重要窗口。

  20岁的郭宽章来自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镇,他从小跟着父亲郭增寿学习高跷技艺。本次环湖赛第二赛段车队出发前,他和同伴们踩着2.5米的高跷,为车手和赛段旁的观众表演“空中舞蹈”。

7月7日,参赛选手在第二赛段比赛中骑行。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不点花灯月不圆,不耍社火难过年。”在河湟谷地,社火是每年春节必不可少的民俗展演活动,高跷更是其中的“重头戏”。鲁沙尔高跷被列为青海省非遗名录,最显著的特点是“高、悬、巧、奇”。

  “练习高跷让我对勇敢和力量有了新的认知,车手们为梦想而战的信念令人动容。”郭宽章说。

  环青赛一路走来,见证青海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的图景。

  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石乃亥镇的东格尔,藏语意为白海螺。从云端俯瞰,青海湖湖岸线宛如大地白描,观鱼台似静卧弧湾的白海螺,聆听着湖水涛声与湟鱼浅吟。这个湖湾是湟鱼的栖息地,每年夏季,成千上万的湟鱼在这里狂欢。

2024年4月11日,游客在青海湖畔的东格尔观鱼台拍照。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东格尔观鱼台观景点由石乃亥镇尕日拉、切吉、铁卜加等6个村子集体经济运营管理。2024年7月,6村成立党建联盟,成立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在观景点对面搭建450平方米的帐篷美食城,打造几十家商铺,销售牦牛肉干、酸奶、枸杞等特色农畜产品,80%的本地牧民转型经营商铺,并带动和吸纳本地群众就业。

  滚滚车轮见证青海发展,蓬勃脉动激荡青藏高原。

  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一直是环青赛的重要赛段,也是本届赛事收官地。海晏县西海镇位于金银滩草原腹地,有“中国原子城”美誉。该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谢晓玲说,环青赛促进了当地自行车骑行产业的崛起和蓬勃发展。目前该县共有自行车俱乐部16家,拥有自行车1.2万辆。

资料图:车手在西海镇至祁连赛段骑行中。新华社发(潘彬彬 摄)

  “骑行海晏,不仅是一段畅快淋漓的骑行体验,更是一次与自然、与历史的深度对话。”海晏县委书记斗拉说,真正穿梭在这座红色小镇,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能切身感受到我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时波澜壮阔的岁月,先辈们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隐姓埋名、艰苦奋斗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

  20世纪30年代,王洛宾在金银滩草原创作了不朽之作《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曲让西部民歌走向世界。

  如今,伴着滚滚车轮,遥远的青海不再遥远,绿色骑行绘就高原发展新画卷。

【纠错】 【责任编辑:丁学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