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东:强化监督 推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见成效
2025 08/22 11:52:24
来源:海东市纪委监委

青海海东:强化监督 推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见成效

字体:

今年以来,青海省海东市纪委监委聚焦全国推进的16件群众身边具体实事,扎实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整治,切实保障农村地区食品安全,规范农村食品市场秩序,维护群众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

精准部署,明确整治“路线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召开专题会议,靠前指挥、亲自部署,要求各职能部门扎实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市纪委监委下发《关于认真办理全国集中推进的16件群众身边具体实事提示函》,对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整治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并指导市场监管部门制定印发《农村牧区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肉制品风险隐患排查的通知》,公布《关于公开征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制售假劣肉制品违法犯罪线索的公告》,鼓励群众积极投诉举报违法犯罪行为。通过明确整治重点、征集违法犯罪线索、细化工作步骤、压实责任分工,确保各项任务有章可循、有序推进,为整治行动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绘制清晰“路线图”。

全面排查,筑牢安全“防火墙”。督促市场监管部门对辖区内农村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全面排查,建立台账,精准掌握我市农村牧区食品市场状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检查力度,累计检查653户次,排查发现问题195条,下达限期责令改正通知书16份。引入“互联网+监管”模式,进一步推进运用“安康河湟”智慧监管系统,实时监测食品生产经营动态,开展线上巡查1185家次,发现问题142条,已整改108条,正在整改34条。对乐都区高庙中心供销合作社销售的奶制品未索取供货方资质和产品质量检测报告、销售的散酒未和供货商签订协议、无产品质量检测报告等问题,市场监管部门现场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督促完成整改。通过严格执法、强化监管,有效规范了农村食品市场经营秩序,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全力守护农村群众饮食安全,筑牢食品安全“防火墙”。

广泛宣传,提升群众“鉴别力”。为发挥宣传教育在食品安全整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市场监管部门创新宣传方式,拓宽宣传渠道,利用经营主体监管群、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发布食品安全提示信息,提高群众食品安全意识,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营造了“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参与食品安全 ”的浓厚社会氛围。针对农村牧区老年人食品安全意识相对薄弱的特点,组织执法人员深入基层开展现场宣传活动,通过现场讲解、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重点围绕农村常见食品(如散装酒、腌制食品、廉价零食),向过往群众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醒大家在购买食品时要仔细查看标签标识,提高识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能力。目前,已开展现场宣传活动4次,制作宣传横幅、展板12个,发放宣传册及小礼品2000余份,覆盖人数1500人(次),有效提升了农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鉴别力”。

【纠错】 【责任编辑:潘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