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9月10日电(李宁 马莉娜)近日,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在西宁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组织开展了为期18天的灭火救援攻坚组师资骨干培训,全省9个支队54名业务骨干参训。此次培训聚焦实战需求,创新教学模式,强化技能训练,推动了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向专业化、实战化迈进。
图为培训现场。(图片由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提供)
师资与内容“双融合”,夯实培训根基
此次培训采用“大轮训、小班制”模式,邀请地震结构、真火烟热、绳索救援等领域的10名外部专家,与总队内部12名业务骨干共同组建联合教学团队。授课内容紧密贴合实战场景,涵盖地震、山岳、高层、地下、化工、新能源火灾等八大类,囊括24项单兵技能和10项班组协作科目,同时融入燃烧理论、新能源发展趋势、无人化作战理念等专业理论,拓宽学员视野,提升训练内容质量,实现教学相长与战斗力提升。
图为培训现场。(图片由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提供)
思维向专业“新跃迁”,提升应变能力
培训遵循“基础到复杂、单兵到班组、白天到夜间”渐进规律,随机设置32个实战灾情场景,开展90小时真火烟热训练、30小时夜间实战演训,最大限度缩小训练与实战差距。创新采用角色交叉互换、随机号员编排等方式,结合训练动态调整方案,提升学员应变处置能力,促使学员在实践中主动思战、研战、谋战,形成“学中练、练中思、思中变”良性循环。
“这次培训实战演练环节让我印象深刻,通过不同场景的随机切换,我们学会了在复杂多变的灾情中迅速调整策略,这种能力在真实救援中至关重要。”来自格尔木市消防救援支队的参训学员刘明海说。
图为培训现场。(图片由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提供)
考核向实战“深转化”,推动能力蜕变
本次培训坚持“讲研结合、训战一体、以练促考”的理念,彻底转变单纯求快、求过的考核导向,全面建立以实战效能为核心的训练评估体系。在贴近实战的训练环境中,通过高强度、重复性、模块化技能演练,切实锤炼救援人员在极端条件下的心理素质与操作能力。
经过系统培训,54名参训学员圆满完成八大类34个科目的学习与考核,FPV无人机单兵及班组操作项目通过率达100%,全员同步取得机构飞行合格认证,实现了技能提升与认证成果的双重突破,为应对复杂应急救援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