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综合消息:9月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逗曲大赛第六届复赛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峨堡镇9号大帐内欢快上演。作为当地极具特色的传统曲艺形式,阿柔逗曲以幽默的唱词、生动的表演深受群众喜爱。此次比赛规模大、范围广,不仅有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等省内众多资深表演者积极参与助力,还吸引了北驾祁连9号公路的车队驻足欣赏。
阿柔逗曲是祁连鲜活的文化符号,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藏族民间表演艺术形式,让观众感受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这种以歌为主、辅以动作的表演形式,通常在逢年过节、迎宾、祝寿等场合举行,词谱源于自然,又融合人文,在婚礼、节日中流淌着草原的奔放与智慧。展演中,非遗传承人们用豪迈高亢的歌声和灵动的舞姿,生动展现了祁连多民族文化的魅力。
比赛现场,选手们各显神通,展现出艺人深厚的功底。他们将阿柔逗曲的传统曲调与现代乡村生活相结合,唱词中融入了乡村旅游、民族团结、生态环保等元素,朴实又新潮的内容不仅贴近生活,还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评委纷纷点赞:“演唱的曲目既保留了逗曲的韵味,又有时代气息,年轻人的创意值得肯定。”
比赛间隙,大家相互分享了自己多年的表演经验。评委阿柔顿布先生的几句话道出了参赛者对这门艺术的热爱与坚守。他说:“没想到这次来参加比赛的选手这么多,还有很多年轻人,看到年轻人愿意学,愿意唱,我打心底里感到高兴,希望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阿柔逗曲能一代代传承下去。”
9号大帐内抑扬顿挫的曲调吸引众多游客前往大帐观看欣赏,大家拿出手机纷纷拍照留念,帐内工作人员热情地为大家倒上热腾腾的酥油奶茶,为远道而来的客人洗尘解乏。
来自四川的刘先生告诉记者:“早就在网络上听闻了9号公路,这次带家人过来亲自转了一圈,沿途的风光让我们震撼,还体验了牧家乐,吃了这边的藏羊肉,味道非常纯正,今天遇上阿柔逗曲表演,让我们感觉祁连这边的民族风情很浓郁,祁连真是个好地方,有机会还会再来。”
据悉,此次比赛为期三天,活动的举办不仅为表演者提供了交流展示的平台,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传统曲艺的独特魅力,相信在新老传承与创新中,阿柔逗曲会绽放出更耀眼的光彩。
截至目前,祁连县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省级非遗项目5项,州级非遗项目10项,县级非遗项目17项。培养非遗传承人44名。(马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