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丨一场长江源头的生态觉醒-新华网
新闻
2025 11/08 15:10:54
来源:新华社半月谈

半月谈丨一场长江源头的生态觉醒

字体:

  记者 李琳海

  1998年,当玛可河林区最后一把油锯被封存入库时,峡谷内长达30年的伐木轰鸣戛然而止。

  从满目疮痍到青山绿岭,从伐木铿锵到树木葱茏,长江流域大渡河源头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海拔最高的天然原始林区——玛可河林场经历绿色蝶变,筑牢了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停伐!将绿色留给子孙

  深秋清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境内的玛可河林区空气清冽,青岚氤氲。沿着河谷一路向南,岩羊跳跃的身影不时闪现在山上,为寂静的山林增添不少生气。

  玛可河林区位于青海、四川两省交界地带,总面积10.18万公顷,平均海拔3600米,最高海拔超过5000米。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玛可河林区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18个保护分区之一,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2019 年,玛可河林区护林员朱福海在巡查

  1965年,玛可河林场正式建场。玛可河林业局副局长陶永明说,当时为了取得木材支援经济建设,大量树木被砍伐。据统计,1965年至1998年间,70多万方树木被采伐。

  老一辈林业人这样描述过去砍伐的场景:用油锯和人工手把锯放倒树木的声音就像在放炮,高峰时期,每天约有60辆东风车进入林区向外运送树木。

  35岁的白海鹏是玛可河林业局班前林场副场长,他的父亲白生忠是曾经的伐木工。“当时很多木材通过木筏子水运的方式输送至下游,也会用汽车运至西宁和四川等地。”父子俩聊天时,白生忠这样回忆。

  改变发生在1998年。当年,青海省颁布关于停止天然林资源采伐的通告,玛可河林业局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试点工程建设,林区由森工采伐、木材生产经营转变为森林资源保护与培育。这一年,曾是森林工人的玛可河林业局班前林场副场长朱福海在“启动天保工程、造福子孙后民”的石碑前留影纪念。

  保护!将绿色还给江源

  如今,在玛可河林业局生态科普馆,可以看见曾用于修建运输通道的铁钎、伐木的油锯等被整齐摆放在展陈柜内。当年,在大批量运送木材的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滑向危险境地。

  重塑绿色生态,林区人打响了生态保卫战。然而,转型并非一蹴而就。停伐意味着生产方式的彻底改变,许多职工和依赖林区的群众一度感到迷茫。起初,在巡山力量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当地每年都能发现盗伐相关案件,只因为盗伐一根碗口粗的木头能挣10元钱。

玛可河林场一角 张龙 摄

  58岁的居俄乐是班玛县亚尔堂乡王柔村的牧民,2005年成为玛可河林业局的生态管护员,他负责的管护区域面积达6000多亩,涵盖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和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起初我们在巡山时遇到盗伐案件,经常和盗伐者发生口角,他们还偷偷放掉我摩托车的汽油。”居俄乐说。

  数字是最好的保护例证。20年来的保护和培育,林区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1.5万亩,森林抚育22万亩。森林覆盖率从森工时期的51%增长到69.58%;森林蓄积量从420万立方米增加到480万立方米。

  随着整体生态环境趋好,当地珍稀动植物资源恢复迅速,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原生物基因库”。目前林区有野生脊椎动物58科180种,其中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雪豹、白唇鹿、马麝、金雕等1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棕熊、猞猁、马鹿、藏马鸡等33种。玛可河内还分布有极度濒危珍稀水生动物——川陕哲罗鲑,作为栖息在高山溪流水域的顶级掠食物种,它是反映水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截至目前,玛可河林区共发现森林植物67科297属984种,其中红花绿绒蒿、桃儿七等被列入国家野生植物保护名录。

  发展!林区人分享生态红利

  陶永明说,老一辈牧民尝试向有限的耕地要生产力,而年轻的牧民已开始将眼光投向林下经济,贝母、羌活、羊肚菌等特色物产走出深山。

  玛可河林区共有2乡9村,居住农牧民7126人。近十年来,林草部门通过生态管护、人工造林、苗木培育等累计为群众创收6000余万元,探索出群众参与、群众得利的林业惠民模式。目前,林区共聘用牧民生态管护员259人,每人年固定收入2.16万元。“我们手把手为林区牧民传授树种育苗和中藏药材、珍稀菌类等种植技术,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发展产业基石。”陶永明说。

  “这是鹅蛋菌,是珍稀菌类,比较少见。”今年49岁的果洛赞保是一名护林员,当天在巡护路上发现了鹅蛋菌,立马拿起手机拍照记录。

  翻开果洛赞保的手机相册,林区内的各类植物、藏猕猴等跃然眼前。“我从小就生活在这里,这几年野生动物越来越多了,树木长得越来越好,到处都是绿油油的。”果洛赞保说。

  “玛可河林区野生动植物及森林资源的整体恢复,为长江源头地区创造了平衡、多样、日趋原真的生态环境,对于保护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杜平贵说,得益于长江源区植被覆盖率的稳步提升,当地水土流失大幅减少。

  监测显示,近年来青海向下游输送水量呈增长态势。2015年至2024年,青海平均出境水量达722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出境水量增加了21%;近5年,三江源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面积净增加309平方公里,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6%以上。

【纠错】 【责任编辑:丁学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