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至10月,为配合西成铁路建设项目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昂拉—当顺段的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项目用地范围内勘探发现的如什其遗址进行了为期六个月的考古发掘,并有新发现。
记者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此次共计发掘各类遗迹459处,包括墓葬14座、灰坑396座、房址36座、沟13条;出土文物1000余件(套),涵盖陶器、石器、玉器、骨器等,还出土了大量动植物遗存。结合遗址内地层堆积和出土遗物初步判断,如什其遗址整体可分为两期:第一期为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遗存,第二期为齐家文化遗存,以齐家文化遗存最为丰富。该遗址是我省近年来发掘面积最大、保存较为完整的齐家文化遗址。
本次发掘确认该遗址是一处保存较好的齐家文化中早期的中小型聚落。遗址内不仅发现了大量遗迹和遗物,极大程度地补充和丰富了齐家文化的文化面貌及内涵,更重要的是,多处依地势成组分布的房址具有鲜明特色,其建筑结构、功能分区等细节,为研究齐家文化中小型聚落的布局规划理念、居住空间利用逻辑提供了绝佳案例。
同时,在遗址北部区域集中发现了数量较多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遗存,结合周边的拉毛遗址、河东台遗址等,证明群尖盆地是黄河上游地区早期人类集中活动的重要区域。这为进一步理清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文化沿黄河流域逐渐逆流而上、在不同区域选择适宜生存空间的迁徙与发展轨迹提供了关键支撑。
此外,遗址中发现的成组墓葬及随葬品,为探讨齐家文化的葬式葬俗、社会分工以及居住和丧葬的空间关系提供了实例。出土的大量生产生活工具,为复原其生业经济模式及生产生活方式提供了关键证据。这一发现改变了此前对齐家文化石器制作工艺碎片化的认知,为研究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生产组织方式提供了完整资料。 (记者 倪晓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