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频道 国社@青海 本网原创 要闻 人事 廉政 政务 富媒体 光影青海
新闻

图片故事丨从返乡打工仔到致富带头人

2021-12-07 10:10:27 | 来源: 新华网

  时至岁末,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中岭乡泉沟村迎来了一场降雪。当地农民已陆续进入农闲,等待新一年春耕的来临。而薛有忠依然在忙碌着,对他来说,还要抓紧赶工,尽快把剩余的秸秆都加工打包。图为薛有忠(左)和合作社社员正在打包加工好的秸秆。新华网 卡娅梅朵 摄

  往年秋收过后,如何处理“盛产”的秸秆总让村里人头疼。如今,在薛有忠的带领下,秸秆通过加工综合利用,反倒成为帮助农民过冬的宝贝。说起这个思路的由来,海东市乐都区马年洼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薛有忠回忆起自己的创业路。图为秸秆加工现场,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袋袋秸秆被装好,摆放整齐后,即将被送往附近的村子售卖。新华网 卡娅梅朵 摄

  1997年,薛有忠离开家乡去广东、广西、西藏、四川、重庆等地闯荡。凭借安装家电的手艺,他的收入也算不错。2013年,在外闯荡了16年的薛有忠选择回到家乡,希望带着外地的思路和想法,在家乡好好做一番事业。图为薛有忠驾驶装载机进行作业。聪明好学的薛有忠如今掌握了多种农耕机械的操作技能。新华网 卡娅梅朵 摄

  “在外打工的时候,看到当地农民会把秸秆回收再利用,加工成饲料和燃料,我觉得这个办法特别适合在老家推广。废弃的秸秆既不污染环境,还能变成一笔可观的收益。”带着这样的想法,薛有忠经过不断考察与谋划,决定在村里加工秸秆,再种植一些药材和农作物。2017年,薛有忠拿出在外打工的40万元积蓄,又找了四个志同道合的村民入股,成立了马年洼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图为合作社社员将秸秆装进加工机内。新华网 卡娅梅朵 摄

合作社社员将田地里的秸秆打碎装车。新华网 卡娅梅朵摄

  合作社成立后,共流转了1000亩耕地,用于种植大黄、马铃薯、小麦、青稞和燕麦。2018年,合作社又申请了20万元贷款用于扩大规模。每年秋收后,合作社能在村里回收200多吨秸秆,大概有12万元的收入,再加上种植产业的收成,合作社越办越红火。图为薛有忠查看存放在仓库里的马铃薯种子。新华网 卡娅梅朵摄

  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薛有忠还不忘帮助村里解决困难和问题。2020年,他主动申请将村集体经济养殖的羊托管到自己的牧场里。经过一年时间,羊群数量已经从最初的53只增长到了100多只。图为薛有忠正在羊圈里喂羊。新华网 卡娅梅朵摄

  “等母羊下了崽,新繁育出来的小羊数量越来越多,也能算合作社里的收益。”薛有忠说。在薛有忠和社员们的悉心照料下,小羊们茁壮成长。新华网 卡娅梅朵摄

  三年多来,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由最初的5人增长到了现在的87人,每人每年都能有1万多元的分红。同时,合作社还为邻近5个村共300多人提供临时就业岗位,村民可以在“家门口”打工。图为在合作社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薛有忠获得的奖状。新华网 卡娅梅朵摄

  薛有忠将自家房屋的一部分改造成了合作社的办公地点,用于处理日常事务、开展培训等工作。新华网 卡娅梅朵摄

  中岭乡泉沟村距离乐都区县城21公里,这里山大沟深,属浅脑山地区,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薛有忠致富思源、回报家乡,在实现自己致富梦的同时,也带领其他群众共同走上幸福之路。图为航拍中岭乡泉沟村。新华网 卡娅梅朵摄

  合作社发展得越来越好,薛有忠的眼界也越来越宽。“下一步,我想把合作社的规模做大,搭建加工秸秆的厂房,争取把全乡的秸秆都回收起来。合作社发展好了,村民的腰包就鼓了,大家的日子也就越来越好了!”对于合作社未来的发展,薛有忠信心满满。图为薛有忠向记者展示合作社制作的股权证书和社员证。新华网 卡娅梅朵摄

[责任编辑: 卡娅梅朵 ]
光影青海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2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