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频道 国社@青海 本网原创 要闻 人事 廉政 政务 富媒体 光影青海
政务信息

共同描绘新时代青海民族团结新画卷

2022-04-07 14:54:19 | 来源: 青海日报

    3月的青海大地,微风徐徐,万物复苏。在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能看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情景。生活在这里的各族群众,手挽手、肩并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共同描绘着新时代民族团结的壮美画卷。

    青海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交织,是全国少数民族占比最高的省份,也是在全国率先成为所有市州、70%的县(市、区)建成全国示范区的省。在青海,民族团结是历史悠久的文化传承,是深入骨髓的精神基因,是各族人民倍加珍惜的生命线。

    建设共有精神家园 铸民族团结之魂

    根深方可叶茂,本固才能枝荣。青海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坚持把思想引领作为先导性、基础性工作,把民族团结纳入干部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走进玉树市第五民族完全小学,民族团结进步的氛围扑面而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墙、民族团结黑板报,具有特色的民族歌舞和课间活动令人目不暇接。又到一年开学季,学校把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开学第一课的内容,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浸润孩子的心田。“我们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学活动,让民族团结走进课堂、走进师生心里,在校园生根、开花、结果。”玉树市第五民族完全小学校长伊羊说。

    “以河流组成的‘56’图形为主题,代表全国56个民族大团结,各个民族团结互助紧密相连……”2月23日,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形象标识发布。该标识分标准形式和徽章形式,主要应用于各类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和创建活动,并在涉及民族、文化、旅游等领域宣传活动和可应用的载体中广泛宣传推广使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青海高度重视和加强中华民族史研究,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海研究中心,依托省社科院、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成立3个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支持西宁市创建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同时,针对党员干部、农牧民、务工人员、学生等不同群体开展“滴灌”教育,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创立马背宣讲队等特色宣讲队伍,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价值追求。

    坚持携手并肩奋斗 固民族团结之基

    “团结稳定是乡村发展的前提,对于我们来说,要建设好民族团结、产业兴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卓扎滩村党支部书记颜章东说。春节期间,卓扎滩原生态景区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冰雪项目的乐趣。卓扎滩村地处浅山地区,近几年,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发展冰雪运动、生态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

    这几天,在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智青松多镇宁友村宜居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建设现场,久治县乡村振兴、住建、发改等部门负责人会同项目规划设计单位正一起铆足干劲,开足马力,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冲刺一季度“开门红”。“村庄美不美,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2022年,我们将积极探索‘民族团结+乡村振兴’融合模式,以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为契机,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以团结促和谐,以产业促发展,为全县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示范带头作用和样板经验。”宁友村党支部书记确保说。

    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民族团结搞得越好,这个基石就越牢固。过去一年,青海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高质量发展、民生改善、“四地”建设等重大战略有机融合,以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融合发展行动为抓手,打造各民族共享的经济新业态。一大批农牧民吃上了生态和特色旅游饭,扶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出台推动“拉面产业”发展、促进“青绣”产业升级的实施意见和行动计划,“拉面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超过180亿元,连续举办三届全省青绣大赛,30万农牧区妇女参与巧手脱贫,“舌尖上的拉面”“指尖上的青绣”成为彰显民族团结进步和时代主旋律的青海特色产业。

    促进交往交流交融 聚民族团结之力

    行走在青海的城乡,处处能感受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创建迸发出来的思想引领之力、示范带动之力、全民共创之力,处处能看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和谐氛围。

    “我们村谁家有婚丧嫁娶,谁家在盖房,只要招呼一声,大家不分民族都会过去帮忙,村里形成了互帮互助、和谐相处的好氛围。”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镇东滩五村村委会主任韩永林说。多年来,东滩五村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社区通过各种活动,把各民族居民聚在一起,加强了大家的交往交流交融,增进了邻里感情。”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小石山社区居民夏秀英高兴地说。该社区积极打造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引擎”,开展“百家宴”“寒暑假第二课堂”“我是一颗石榴籽”故事分享会等创建活动,向着学习型、服务型、文体型、和谐型、共建型“五型社区”目标迈进。

    民族团结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青海坚持重在基层、重在平时,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十进”活动,创建工作覆盖到各行各业,构建了全民共创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特别是在加强城市民族工作方面,推进“社区石榴籽家园”建设、组建“社区石榴籽党支部”等服务平台。强化少数民族务工人员跨区域服务管理,针对分布在全国277座城市的20多万“拉面人”创业大军,与20个省市建立服务管理协作机制。鼓励和引导各民族共居共事共学共乐,坚持民族团结从娃娃抓起,编纂校本教材、创作校园歌曲,建成20个全省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点,组织开展各族学生交流考察、手拉手行动,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孩子心灵深处生根发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青海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凝心聚力,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昂首迈进。

[责任编辑: 卡娅梅朵 ]
光影青海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537934